把填海區作為澳門建設智慧城市的實驗田
閱讀量: 7,314
出版: 2018-09-10 17:31
更新: 2018-09-12 00:02

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組成部分的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引起世人關注,其中,智慧城市成為當前大灣區的亮點和高頻詞。澳門特區政府把建設智慧城市列入了《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 - 2020年)》,由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甄選出4個獲資助研究團隊分別進行《澳門智慧城市發展方向及策略研究》及《澳門智慧城市發展之智慧出行可行性研究》並已經完成了「澳門智慧城市發展策略及重點領域建設」在澳門為期45天的公開諮詢。可見澳門特區政府為保證智慧城市的智慧設計,考慮十分周全。我們也十分希望有關文本早日出臺,指引澳門智慧城市的建設。

在期盼的同時,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不同的意見。如,澳門人口密度大,舊城區改造困難,澳門沒有土地、不適合建設智慧城市。這樣一些聲音,倒是激發了筆者的一個想法,既然舊區改造難,何不把填海區作為澳門建設智慧城市的實驗田?

有句老話,一張白紙,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2006年,特區政府施政報告提出設立新城區計畫,其中,共規劃了ABCDE五個填海區。截至目前,部分填海區已經完成填海造地工程,這些土地,大部分尚未確定區域功能定位,明確具體用途。填海區猶如一張白紙,等待著特區政府的總智慧設計。如果把填海區作為全面建設智慧城市的實驗田,從建設智慧城市的高度出發,對填海區功能定位、設施建設、交通商業、生活生態、管道線路等相關方面通盤考慮,整體設計,將會把填海區建成一座最美的智慧之城,為澳門全面建設智慧城積累經驗,奠定基礎。

特區政府如果接受這一建議,自然會有專門團隊研究如何將填海區建設成智慧城市的設計問題。不過,在這裡我還想對填海區建設智慧城市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在填海區建智慧城市要樹立智慧管理理念,建立一個跨部門的一站式智慧行政管理與服務系統。形成智慧型合力與動力,避免部門間各自為政,相互矛盾;方便市民辦理相關手續。

二是在填海區建設智慧城市既要重視智慧生活,又要重視智慧生產(服務)。生產與生活相輔相成,智慧生產和智慧生活都是智慧城市應有之義,不能偏廢。三是樹立智慧生態觀,針對澳門比較突出的諸如污水排污、海水倒灌、光污染等問題採取措施,加以解決。四是社區建築建設中,採用智慧和新型材料,可以將太陽能和風電等用於社區。

最後,澳門不僅可以整合道路建設、公共交通與地下管網各有關部門,堅持以人為本的智慧設計理念,進行整體設計。把已經填海區域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試驗田,還可以對今後有可能新填海區域早做智慧城市規劃;可以結合經常性的「掘路」,設計智慧道路與智慧管網。

比如,行人斑馬線路口更為合理,避免行人和司機視線盲點,減少事故率;機動車道設計儘量減少減速、並線以避免交通擁堵;道路和人行道鋪設時採用吸水滲水等新型環保材料;地下管網鋪設時,儘量整合供水、排污、燃氣、電力、通信等有關機構,瞭解他們的需求,一次性將各種管網設計成型,由市政機構鋪設預留出來,有關機構需要時,可以向市政機構租用。

雖說澳門是一座歷史悠久的老城,人口密度排世界前列,但是,澳門建設智慧城市的熱情十分高漲,把填海區作為建設智慧城市的實驗田值得期待。

作者: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