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還是愛自己
閱讀量: 5,973
出版: 2018-10-08 15:11
更新: 2018-10-10 00:47

最近和朋友茶敘,聊著聊著,不知怎的,便聊到了有關愛國的話題。朋友說,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你,所以愛國是與生俱來、理所當然,為國家利益犧牲掉個人利益因此也是理所當然,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愛國應當是所有國人的責任。友人之言,眾人俯首稱是,相信這也是大部分澳門人所服膺的道理,惟筆者向來執拗,對此不敢苟同。

遙想1919年,國家正值危難之秋,內有軍閥驕橫暴虐,外有強鄰環伺欺侮,巴黎和會之後,五四運動鬧得沸沸揚揚,青年學子們懷著滿匡愛國熱忱,積極參與遊行罷課活動,高喊「外爭國權、內除國賊」,面對洶湧群情,當時身為北京大學教授的胡適卻以為學生應以求學為根本,需把學業放在首位,不應因遊行罷課而荒廢學業。他撰文申述立場:「一個青年最大的責任,是要把自己這一塊材料,造成一件有用的東西,自己還不能成器,那裡能夠改造社會」。胡適力勸學生們盡快恢復上課,讀書才是學生的責任,因為在胡適眼裡,個人優先於國家,爭取個人的利益,就是爭取國家的利益。胡適是那個迷惘時代裡難得的一個明白人,頭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因為愛國運動而熱。

究其實,什麼是國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國家的本質,其實只是一群人的共同想象,相同的文化和價值觀,把他們牢牢地凝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集體,大者稱之謂國家。然而,假如有一天,當愈來愈多人不認同這種共同想象的內涵,國家也會隨之而分崩離析,乃至於滅亡。據說,鴉片戰爭之時,英艦炮轟清廷軍營,在岸上觀戰的清朝百姓卻隨著英艦的炮火每次命中清軍而拍手歡呼,使得英軍指揮官員大惑不解。

指揮官詢之於清人翻譯,翻譯一語道破:「這個國家,民不知有君,君不知有民,上下隔閡,形同散沙。」所以最後清朝也就滅亡了。可見當共同想象沒有了,國家也就沒有了。現代人類都有普遍的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博愛,如果一個國家不能滿足這基本需求,其凝聚力便會慢慢消失。

一個共同的想象當然不會有利益,準此,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國家利益,有利益的只會是共同想象中的具體個人或團體,尤其是掌握了權力的既得利益集團,他們往往會以「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為幌子,堂而皇之的以一些合法途徑,剝削他人而自肥,在缺乏監督和制衡的國度,這種情況尤為嚴重,那些只知道一味愛國而缺乏批判和獨立思考能力的「韭菜」們,正正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最愛。

最後,筆者以胡適的另一段說話作結:現在有人告訴你「犧牲你個人的自由去爭取國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訴你「為個人爭自由就是為國家爭自由,爭取個人的人格就是為社會爭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來的。」

作者:羅平男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