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社團商會調整會務方向推動經濟發展
閱讀量: 5,399
出版: 2018-11-05 15:58
更新: 2018-11-07 01:23

澳門社團商會由葡澳年代至今,是穩定澳門政治經濟的重要支柱,過往經費多由理監事籌募,用於行業發展、助童上學、照顧長者、關懷同鄉等公益事務。社團登記數目由回歸前約1,800個,增至目前約9,000個,社團文化在澳門獲得充分肯定,發揮穩定社會作用。根據澳門基金會2017年資助統計,批給工商及專業社團、工會金額為9,100萬,公民和族群社團為6,200萬、文化、體育及康樂為1.17億澳門元。

隨著社會的變遷,特區政府的社會福利政策日漸完善,包括提供免費教育、免費醫療等措施,社團商會的會務因而調整,回歸後多以加強團結、聯誼交流為主,對旅遊業、餐飲業有所裨益。澳門經濟繁榮的背後,存在不少隱憂,中美貿易戰帶來的不明朗因素,巿場氣氛可能逆轉,投資氣氛轉趨保守,旅客消費力減弱,經濟結構及稅基單一的澳門,存在稅收風險。政府推動經濟多元化,利用「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社團商會如何有效利用資助,為實體經濟帶來更多貢獻,將是社團商會發展會務的轉向。

近年本澳會展行業發展良好,除政府的支持外,行業協會功不可沒,會員企業投入資金,招攬人才及購買設備、舉辦專業課程及工作坊,加入國際會展組織提升競爭力,於2017年在澳舉行國際會議1,285項,與會人數約25萬,平均留澳兩天以上,同時帶動多個行業發展。參考日本經濟成功經驗,行業協會帶領企業前行,早於上世紀中葉已集體向世界各地採購天然資源、引入最新技術,支持私人企業發展,成就了今天國際知名商企如三菱商事、住友商事、伊籐忠商事、丸紅株式會社等。

社團商會的會務發展需要配合國家和澳門發展大局,澳門工業優勢是獨立關稅區及CEPA,在澳門生產的商品出口外國可免受增加關稅影響,出口內地因CEPA享受零關稅待遇。澳門最大問題是缺乏土地,特區政府已開展規劃研究但未有時間表,參考回歸後促進工業發展的一個成功例子,是2003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珠澳跨境工業園的澳門園區,填海工程於2004年5月正式動工,於2007年已有企業開始投入運作,希望政府再次啟動類似園區計劃,方能利用獨立關稅區及CEPA優勢。社團商會另一主要功能是提升專業技術及加強業界聯繫,政府鼓勵青年進入粵港澳大灣區創業,社團商會可協助提供與內地及外國標準接軌,達到符合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歐盟標準、英美標準等。

筆者認為澳門社團商會未來將承擔更大責任,以求務實、講求效益方向發展會務,在社團商會數目不斷增加的環境下,政府將面對資助資源及平衡社會意見的壓力。政府如何以新思維與行業協會合作,社團商會如何配合澳門融入「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機遇,調整會務方向,減少重複性太高的聯誼活動,引入經濟發展活動,例如近年推行會議為先,行業協會可組織會展活動,匯集行業先進,在澳舉行國際會議、工作坊、研討會,一方面帶動旅遊會展業,另方面提高行業水平,甚至提升成為投資、技術及商貿平台。

作者:馬浩輝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