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不爭朝夕
利在長遠
閱讀量: 1,203
出版: 2016-12-13 01:13
更新: 2016-12-14 00:42

%e6%b7%b1%e6%b8%af%e9%80%9a%e6%96%87%e7%ab%a0%e5%9c%96%e7%89%87

[新華社訊]深港通本月正式開通,標誌著深圳和香港證券市場成功實現聯通。香港多家報紙發表評論指出,深港通開通首天,市場交投平穩是意料中事。各方應放遠目光,而非著眼於短期資金流量,尤其香港在其中可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加強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包括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

《大公報》社評指出,深港通首日開通平穩暢順,突顯互聯互通機制可靠性。社評認為,深港通不爭朝夕,利在長遠。深港通開通為內地與香港之間增加多一條跨境雙向投資管道,初期首要是運行穩定、安全與便利,交投多少還是其次。一如滬港通,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摸索、適應與熟悉,相信經過一輪熱身之後,深港通會逐步上力,成交穩步增加,從而發揮其推動內地金融業雙向開放與人民幣國際化的作用。

《文匯報》社評指出,深港通在滬港通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進一步完善了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有助兩地深化合作、互利共贏,既促使內地資本市場有序開放,也有助於香港金融業的升級轉型。上海、深圳、香港三地股市高度對接,切實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發揮香港“超級聯繫人”角色,推動內地與香港在金融制度建設、監管、人才等多方面密切合作,共同為國家乃至全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文章說,深港通比兩年前的滬港通更加開放,不再設置投資總額度,進一步提升交易的靈活性,相信隨著國際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上升,長遠而言互聯互通機制勢必更加活絡。

《香港商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市場早就預料,短期深港通不會帶來太大刺激作用,可謂標誌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畢竟,在滬港通的成功經驗上,深港通難以更勝從前。加上近日外圍市況不穩等因素,有損北水南下的投資意欲。要評論滬港通和深港通,根本不能單看指數升跌,而須端視能否將整體市場做大,使彼此的深度更深、廣度更廣。

《星島日報》社論指出,比起滬港通首日北上資金買股額滿,深港通首日投資者“冷靜”得多。香港經濟溫和增長,內地經濟逐步按計劃轉型,要是深港通能夠在這基礎上平穩發展,細水長流,就會加強中央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與國際接軌的信心,為日後香港與內地實施“債市通”、“新股通”和“ETF通”鋪平道路,進一步促進兩地繁榮共富。

《信報》社評指出,在滬深港股市實現互聯互通後,三地已形成“共同市場”,也就是不同地區之間協議掃除壁壘,讓市場資源自由流通,實現共同發展目標。綜合各方看法,滬深港共同市場未來有兩大使命:一是讓內地愈來愈富裕的民眾在配置資產時有更多選擇;二是讓內地資本市場以一個低成本的平臺對外接軌,監管制度和投資習慣更趨國際化。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