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佈國家減災委颱風災害評估
專家組工作報告
閱讀量: 1,469
出版: 2017-10-03 16:28
更新: 2017-10-03 22:50

a3

特區政府日前公佈《國家減災委協助澳門“天鴿”颱風災害評估專家組的工作報告》。內容主要分為三大部分:一、災害應對情況;二、關於內地應對颱風災害的基本情況和全球態勢;三、關於提升澳門災害應對能力的建議。在第一部分災害應對情況中,分為三點總結和分析,(一)災害特點和傷亡損失情況,扼要點出颱風“天鴿”具有極端性、異常性和嚴重性三個主要特點。

在(二)災害應對的主要措施中,總括了八項工作,指出在中央政府和習近平主席的關愛下,在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支持下,行政長官崔世安率領特區政府、攜手社會各界,積極部署應對,採取緊急措施,把保障市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為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盡了最大努力,並在很短時間內基本恢復特區的社會秩序。

在(三)存在的主要問題和不足中,指出澳門特區在防災減災救災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不夠強,預防和應急準備不夠充分;防颱風防潮等基礎工作相對薄弱,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設防標準不高,城市脆弱性凸顯;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體制機制不夠健全;防災減災專業技術人才、裝備等相對缺乏,監測預警、處置救援等能力亟待提高;公眾災害風險防範意識不夠強,自救互救和逃生避險能力有待提升;災害應對法律法規和標準不夠健全。

在檢視了問題後,減災委專家組組長在工作報告的第三部分關於提升澳門災害應對能力的建議中,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制定短、中、長期防災減災規劃建設,闡述了針對性的專家建議。三大點分別是(一)堅持先進理念、(二)確立總體目標、(三)主要建議。主要建議展開了七條,包括1.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與應急體制機制;2.加強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防災減災能力建設;3.健全完善粵港澳應急聯動協作機制;4.提高應對大災、巨災及其風險的能力;5.健全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法規和標準體系;6.全面開展安全文化與素質建設;7.重點建設項目;並在每條下再細分二至六項不等,加以詳細說明。

建議第1條完善防災減災救災與應急體制機制中細分為五項,一是在澳門特區行政長官領導下,形成統一指揮、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二是健全統一、高效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與應急管理體制;三是做好應急準備;四是建立健全預警和預警響應機制;五是健全完善災害訊息報告機制,增強突發事件資訊報送的時效性、規範性。

第2條加強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防災減災能力建設中分為三項說明,一是加強防汛防颱風等防災減災骨幹工程建設;二是提高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的抗災能力和設防水平;三是加強生命線工程和重要基礎設施運行狀況的動態監管。

建議第3條健全完善粵港澳應急聯動協作機制有兩項,一是健全協同應對機制。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粵港澳相關應急預案的相互銜接;二是推動粵港澳區域重大風險隱患和應急隊伍、物資、避難場所及專家等各類資源訊息的共享。

建議第4條提高應對大災、巨災及其風險的能力包括四項,一是強化新技術應用與科技支撐能力;二是提高政府官員應急決策指揮能力;三是提高業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四是提高城市運行基礎數據支撐能力。在特區政府總部或民防與應急協調部門建立統一的城市安全運行與應急指揮平台,實現城市綜合風險監測、應急指揮調度。

建議第5條健全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法規和標準體系有兩項,一是推動制定、修訂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相關法規,明確社會公眾組織、志願者和公眾參與突發事件應對的權利與義務,明確廣播電視、通訊運營等私營部門宣傳與傳播突發事件預警訊息和救援知識的社會責任。二是建立涵蓋城市安全運行相關重點領域的公共安全管理標準體系。

建議第6條全面開展安全文化與素質建設涵蓋了六項,一是推動公共安全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建設;二是推動澳門公共安全應急訊息網建設;三是加強防災減災知識在學校的普及;四是提高社區和家庭防災減災能力;五是依託醫院、私營部門、慈善團體等,加強專兼職應急救援人員的培訓,加強緊急醫學救援技能的普及;六是加強專業化應急志願者隊伍建設。

最後,第7條建議是重點建設項目,依託現有資源,著重強化綜合應急能力和社會協同能力,建議實施以下六個具有全局性,需要多部門統籌推進的重點建設項目:澳門特區災害綜合風險與應急能力調查評估工程;城市安全運行與應急指揮平台及異地容災備份建設工程;應急避難及轉移安置場所建設工程;公共安全科普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工程;專業救援隊伍培訓基地建設工程;內港海傍區防洪(潮)排澇建設工程。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