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攜兩份「禮物」到澳
就看政策如何「架橋」惠民
閱讀量: 4,784
出版: 2016-10-25 21:15
更新: 2016-10-25 21:24

中國-葡語國家經貿合作論壇早前在澳門舉辦第五屆部長級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任總理後首次視察澳門,引發各界尤其澳門的關注。筆者留意到,此次總理李克強是帶著「兩份」看得見、摸得著的禮物來的。

一份是接下來三年裏,中國將推出十八項新舉措促進中方與葡萄牙語國家的合作,涉及經貿投資、經濟技術、醫療衛生、產能合作、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文化教育等諸多領域, 可以把這些舉措給澳門帶來的福利,概括為「架橋」。也正如李克強自己表述的那樣,稱橋是澳門的「生命線」,而在澳門舉辦的中葡論壇是一座「跨洋大橋」、無形的橋樑,對推動中國與七個葡語國家加強聯繫發揮了重大作用。十八項新舉措「禮物」,就是架設一座加強雙邊貿易的「金橋」,造福彼此。

自從2003年中葡論壇成立以來,中國和葡語國家雙邊貿易從最初僅有一百一十多億美元,到2014年已達一千三百多億美元,是最初的十二倍。十一年間,中國與葡語國家進出口總值平均增長28.4%。中國與葡語國家愈來愈緊密的經貿關係中,澳門這座「橋樑」發揮了「大作用」。

李克強帶來的另一份「禮物」,則是給澳門特區的。十九項惠澳新舉措包括支持澳門發展旅遊會展、人民幣清算中心、金融租賃、智慧城市建設、中小微企業、健康醫療和養生保健產業、海洋經濟等,這些將推動澳門「一個中心、一個平台」建設,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其實兩份禮物,對澳門本土的利好是交叉的。仔細研讀中方的十八項新舉措,可以看到有五項是支持澳門平台建設的內容,在《行動綱領》中涉及支持澳門發揮平台作用的條款約佔三分一。加之惠澳十九項舉措,這一系列務實舉措對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多有助益,澳門社會各界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也將進一步增強。

國家施策惠澳,澳門用策惠民,這是「政策福利」應有之邏輯。普通澳門民眾能從這些大宏觀中看到何種「獲利」,正是關鍵。澳門特區憑藉「一國兩制」的獨特制度優勢,其打造中葡中小企業商貿服務中心、中葡經貿合作會展中心、葡語國家食品集散中心,勢必為澳門居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和更大發展空間。

此外,通過中葡論壇這個平台,澳門架起了雙邊經貿「橋樑」。澳門特區本地中小企業在面向葡語國家的經貿合作中,自身專業素質不斷將提升,也贏得越來越多的發展機會。例如在莫三比克、佛得角等市場,澳門企業將在公共住房、休閒旅遊等領域取得可期待的進展。

除經貿本身,文化「利好」也不可忽視。澳門特區最大的優勢是語言優勢,葡萄牙語為其官方語言之一,與葡語國家具有歷史和天然的聯繫。澳門特區的服務業十分發達,市場中介、金融服務、旅遊會展都為其適度多元化帶來新的增長點,也為中國內地企業與葡語國家企業提供大量有用資訊。這些,都將實實在在地影響到澳門普通民眾。

作者:雲逸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