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九合一選舉在即 成敗關鍵仍是經濟
閱讀量: 2,616
出版: 2018-10-30 16:43
更新: 2018-10-31 02:23

a2%e6%94%bf%e7%b6%93%e7%9f%ad%e8%a9%95-8

不足1個月,台灣將迎來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後第一次選舉。根據不同機構的民調顯示,民進黨的選情不容樂觀。2016年的選舉,台灣民眾給予民進黨再次上台執政的機會;民進黨擁有完全執政優勢,但為什麼只是短短兩年時間,民進黨的支持度會急轉彎?歸根究底,經濟的好壞仍是主導選舉的主因,不論那個政黨上台執政,經濟如沒有實際改善或增長、民眾都會對執政黨不滿。即使經濟發展了,大部份民眾亦須真正得益而非小部份人士「專享」利益,否則,執政黨同樣將會面對重重挑戰。

管治須小心一步一腳印 好大喜功急進改革非良策

台灣自1996年開始全民直選領導人,已實現多次政黨輪替,但沒有出現軍事政變或奪權,展現出台灣社會擁有根深柢固的民主體制,社會各階層都十分尊重選舉結果。民進黨2000年上台、國民黨2008年上台、民進黨在2016年再次上台。2016年的選舉,台灣民眾給予民進黨完全執政地位,而民進黨亦履行競選承諾,大刀闊斧推行政治改革、體制改革等。

《勞基法》修改、取消退休軍公教18%利息存款優惠、推行轉型正義等一系列大動作,在在展示民進黨改革的決心,但民進黨忘記了管治學ABC,管治須小心及一步一腳印,同一時間內推出多項大規模改革必定引起社會紛爭,導致社會不同階層對立。

《勞基法》修改版一改再改,結果勞資雙方皆不滿意民進黨、取消退休軍公教18%造成退休軍公教人士極大不滿、推行轉型正義又令人懷疑是民進黨要成為長期執政黨的計劃?社會當然明白壞制度不改,社會不會進步。正如若不取消退休軍公教18%,政府根本沒有財力支持,而若不改革,最後就要由社會共同承擔。問題是改革可以推行,但若同一時間推出多項重大改革,而當中涉及社會多個不同階層,利益錯綜複雜,政府根本沒有能力同時「多線作戰」。

一個改革建議可能引起數以百計的批評疑問,多個改革建議必然引致難以預計數量的疑問質疑。即使政府是對,政府亦只能疲於奔命回應社會對改革的多個疑問,而沒有足夠時間落實改革。因此,凡是重大改革,必須小心再小心,一步一腳印向社會,向持份者詳細解釋來龍去脈,虛心接納社會意見,不能操之過急,好大喜功。

當面對民眾的質疑,政府更應虛心聆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可惜,民進黨再一次犯了一般執政黨犯的錯誤,就是當擁有權力,就會忘記權力是由民眾給予,每每認為發聲的民眾是受到在野黨的教唆,是在野黨的陰謀,批評的民眾根本不知道改革的意義,而執政黨就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民眾當然不滿。

再者,民進黨上台後,經濟沒有明顯的改善,普通老百姓沒有感受經濟有好轉。著名例子當然是台灣剛畢業的大學生,月薪約新台幣22,000元,即約5千多港幣。民進黨表示其上台後經濟已有改善,且搬出一大推數字,證明經濟確實增長了。回到現實,政府提供的數字是真的,台灣GDP是增長了,但普通老百姓是否真正得益?老百姓就是感受不到經濟增長。

更將問題激化是,當民眾看到表現並不突出的年青人,因為她們是民進黨高層的心腹,因為她們是民進黨當權的下一代,這些「特別」的年青人就可以高薪厚職,和民進黨當初最反對的特權不謀而合,台灣民眾當然失望,特別是年青一代。

大部份民眾不能得益於經濟增長、推出太多重大改革引起社會議論紛紛,各階層對立、執政傲慢對民眾批評不聞不問等眾多因素都導致民進黨只是執政短短兩年,但其支持度每況愈下的原因。11月24日的九合一選舉,筆者相信民進黨將迎來選戰失利,問題只是大敗或中敗。台灣民眾將會用選票再一次給予民進黨教訓,若民進黨未能汲取敗選教訓,2020年的大選,民進黨的形勢岌岌可危。

作者: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