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工廈空談多年 青創經濟多元難有希望
閱讀量: 6,332
出版: 2018-09-17 18:04
更新: 2018-09-18 23:39

博彩業十多年來一支獨秀,為澳門經濟帶來無限機遇,但同樣衍生經濟結構單一的隱憂。因此,政府大力推行青年創業與多元經濟,令到近年創業之風氣也盛行,不過大部分創業以失敗收場,租金隨經濟高速發展而急升,導致創業成本大增,因此很多創業者選擇租用工廈作為創業起步,政府也提出工廈活化措施,不過當中遇到很多問題,最關鍵的修改工廈法律也沒有蹤影,工廈活化空談多年亳無成效,不解決這個問題,青年創業與中小企難有容身之所,澳門則無法達至經濟適度多元。

過去澳門製衣等工業興旺,北區、提督馬路等一帶工廈林立,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事至今天不少工廈已經空置。但工廈租金相宜,且空間寬敞,不少資金匱乏的創業者,都選擇租用工廈發展自身事業,不過工廈的法律列明工廈只能從事工業活動,很多企業無法正式進駐,即使偷偷在工業營業,又經常遭到政府掃盪打擊。先是推出活化計劃,暫未能執行後不作修法,之後又大力打壓,這種施政態度十分難明。

要知道青年創業最大的障礙是商舖租金高昂,缺乏資金的年青人根本難以負擔天價的商舖租金。因此活化破落的工廈,允許非工業項目合法使用工廈,則可為有意創業的年青人帶來一絲希望,否則政府再推出更多的《青年創業援助計劃》,也只是徒然,最後創業失敗,青年人與政府也賠錢。

活化工廈一說多年,政策配套完全跟不上,至今毫無成績可言。其實,按照《民法典》的有關規定限制了工廈活化措施,如果不修法,政府確實無能為力,不過反之,只要政府進行修改,問題便能夠迎刃而解,而且政府當年提出工廈活化,也應該預視到法律的問題而盡早處理,而非短視見步行步,空談多年而無果。

澳門現時約有110幢工廈,很大部份已經空置。政府自2011年推出的工廈活化措施,但首3年的測試期只批了兩個申請,在法律規章限制下發展受限。政府過去回應相關問題時指出,工廈活化問題不容易解決,今年政府再也沒有提到「工廈活化」四個字,令人質慮政府打算從此放棄這個計劃。

活化工廈措施,就要令工廈的用途更多元化,給予工廈新使命,讓更多有創業理想的人士走進工廈起步,能夠達至多贏局面。政府應該要盡力為工廈用途拆牆鬆綁,修改允許不同行業合法使用工廈單位,這才是活化工廈的長遠之策,促進澳門社會經濟適度多元。

作者:黃紫晴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