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及早做好城規專業人才儲備
閱讀量: 4,542
出版: 2019-02-27 00:11
更新: 2019-02-27 01:32


作者:立法議員林玉鳳

在去年3月舉辦的「2018年澳門空間發展規劃研討活動週暨七校研究生聯合設計營」中,有學者指出,澳門應該培養熟悉本土特色文化,具有國際視野的大灣區融合型的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人才。由於澳葡時代以來政府對於城市規劃通常照搬葡萄牙理念或借鑒鄰近地區經驗,回歸以後,城規研究主要委託內地科研機構開展,這種「拿來主義」的做法,不利於規劃人才在地化培養及發展,導致相關本地人才儲備缺乏,恐將成為澳門城市空間發展的重要障礙。

而本人亦收到城市規劃師反映,目前政府對於城市規劃專業發展的關注不足,也沒有培養本地城規人才的完善機制。《都市建築及城市規劃範疇的資格制度》中對於各類工程師及建築師,都有相關計劃的編製及簽署權限,唯獨是城市規劃師,他們並無相應的簽署權限。有本地城規師指出,諸如環境評估報告、風流向測試報告、土地承載力報告等的編製,應該要有城規師參與。

而城市總規劃、分區規劃、都市更新計劃,必須有50%的簽署是由城規師進行,如此方能體現城規師的專業性。而本地多個城規項目,例如新城填海區A-E區的位置、面積、形狀、澳門大學橫琴校區的規劃、輕軌走線、石排灣公屋群規劃,多以外判方式處理,少有本地城規師的參與。而且,據反映,《都市建築及城市規劃範疇的資格制度》中規定,各專業範疇的認證考試每年至少舉辦一次,而具體日期及地點由登記委會員指定,政府在2018年指會爭取在年內舉行法規實施以來的第一次認可考試,然而至今仍未有消息,難免亦使包括城規專業範疇在內的實習生難以預備及作好職業生涯規劃。這對本地城規專業的發展及在地人才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再者,要達到有廣度、有深度、有人文關懷的城市規劃,相應的民間意見諮詢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有本地城規師亦曾作出各類深入社區的「參與式規劃」的嘗試,經由深入調查、舉辦工作坊收集居民意見,對一些社區小巷作重新規劃,疏通行人道路、調整停車位置,改善生活空間,從而達至「由下而上」的公眾參與規劃。

事實上,隨着都市更新的推進,舊區的維護、重整和翻新,將會面臨大量的規劃工作,政府有必要完善現有的公眾諮詢機制,舉辦各類民眾與地區諮詢委員會、市政署諮詢委員會互動的活動,有針對性地吸納更多的城規人才到各個諮詢委員會中,然後逐步建立落實這類參與式規劃,使都市更新能夠順利進行,重新煥發舊區的活力。

曾任職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總建築師和局長的資深城市規劃專家劉太格先生,在2017年視察澳門時表示,澳門與新加坡一樣,地小人多,在城市規劃時,應做好未來五十年人口增長遠期預測,結合新城填海通盤考慮。他回顧過去新加坡的經驗指,城市規劃得以成功,仍在於政府決策能夠深思熟慮、高瞻遠矚,充份尊重專業人士的意見,放手給他們發揮,從而一步一步地去克服問題,繼而使新加坡成為各國城規取經的榜樣。劉太格的這一番說話,實在值得今日澳門的決策者借鑑深思。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