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篇
《澳門經濟增長格局廿載變化》
閱讀量: 4,994
出版: 2019-07-30 14:11
更新: 2019-07-31 01:10

澳門經濟發展自回歸以來變化非常大:以本地生產總值衡量,總量從519億(澳門元)增加到4,403億(二零一八年),實質增幅達三倍;而現價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則由一九九九年的15,186美元升至二零一八年的82,609美元,實質增幅158%。失業率則從上世紀末高於6%下降至近年的低於2%。物價水平則由早期的通縮改變至二零零八年前後的接近10%通脹,近年維持在約3%的溫和水平(以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計算)。產出、就業、物價三大宏觀指標均顯示本地區經濟發展亮麗的成績。


伴隨著經濟發展,澳門民生得到相應的改善。勞動力工作收入從每月不足5,000元升至二零一八年約16,000元(當年價格)。養老金、敬老金、現金分享、最低為生指數等等的設立與連年有序提升,都反映了政府在經濟發展和穩固的財政收入下,調整和加強對普羅大眾基本生活的支援。

回歸以來經濟方面的最重要轉變莫過於傳統的博彩業自二零零四年起引入更大競爭。此政策轉變的主要歷史背景是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房地產泡沫和亞洲金融危機導致來自東南亞和香港的旅客迅速減少,澳門經濟出現衰退且治安惡化,政府稅收驟減,一九九六至一九九九年經濟更錄得實質負增長。澳門回歸後新的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固本培元」的策略下,經濟從谷底慢慢回升;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在二零零零年反彈至15,608美元。

在最終六家本地與國際企業取得合法博彩經營權後,澳門的賭博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除了博彩場所增加至41間外,政府的博彩稅收大幅增加:從一九九六年的約47億澳門元增長到二零一八年的1,135億澳門元,二零一四年更達到歷史高峰的1,367億澳門元;另外,新的博彩經營者引入大量嶄新旅遊元素:大型酒店、會展場地、各地餐飲、中高檔次購物消費選擇,整個澳門的旅遊規模脫胎換骨。

更重要的是,博彩業的發展有效將製造業的勞動力順利過渡到博彩業而沒有產生太大的社會震動。製造業特別是紡織和成衣生產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曾經在澳門輝煌發展,且是澳門經濟的重要支柱行業之一,它聘用大量當時中年技術水平較低的勞動力;二零零零五年全球成衣貿易配額制度配取消和澳門博彩業的積極擴充,有效和逐步把大批勞動密集型的工人通過在職培訓轉為從事博彩工作,主要是賭場的「莊荷」,另外一部分在酒店餐飲業裏從事各式各樣的服務工作;這樣一來,整個轉型沒有引起大量的失業和勞動力錯配,失業率維持在5%以下,因應巨大的外部需求,澳門後期反而出現連年的勞動力供應不足且依靠輸入非本地勞工支持本地經濟發展的局面。

統計數據和社會發展現實均顯示,過去二十年澳門經濟運行比較側重增加總量與創造就業,而較為忽略增長的穩定與增長格局的優化。增長的穩定性反映經濟的波動程度,波動越小則預期風險越低與可預測性越高,有利經濟活動。觀察一九九九年至二零一八年的增長經驗,可知平均實質增長率是7.6%,當中有三年出現負增長,有七年增長在10%以上,有三年在20%以上,也有一年在負20%以下。波動大的主要來源是外部經濟變化與政策因素。

增長格局的優化可以理解為在給定的勞動力和實物資本下如何利用比較優勢促進生產投入的有效運用進而改變產出組合,讓長期經濟增長創造最大的社會福祉;換句話說,如何制定合適的產業政策並在市場機制為主的格局下爭取產出最大化。在澳門的實際環境來分析,也就是如何在細小開放的經濟約束下謀取合適的產出組合來減低波動的風險:多元化的經濟活動明顯有助降低高波動的可能性。

優化增長格局在上世紀末以前並沒有一定的社會共識,原因之一是當時的產業結構並不集中在某個行業,回歸後特別行政區政府對博彩業發展引入更多的競爭機制,試圖打破「一家獨大」的局面,期望通過國際企業引入更多的非博彩行業元素。然而實踐表明從產出和就業層面來看,澳門經濟的發展如今比過去更加依賴博彩業的貢獻。

雖然政府極力推動包括會議展覽、文化創意、特色金融和中醫藥在澳門的發展,經濟多元至今仍然舉步維艱,成效不彰,當中原因尚需學術探討。以澳門發展現實來看,博彩業仍然是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探求多元化的方向也就必須更深入研究博彩業發展的特徵。它的發展主要依賴政策與旅客:中央政府的支持與特別行政區政府誘導不同博彩經營者開展不同規模和不同水平的博彩設施可視為此行業發展的外在變數;旅客的數量與客源則是澳門可操作改變博彩業發展的內在變數。

澳門博彩發展的現實是大中華旅客已經成為主要客源,這除了增加博彩業風險外,也可能不利於孕育新的支柱行業。我們認為,不同地域、不同收入、不同教育程度和不同文化背景等之旅客對澳門經濟多元化有積極的意義,它既可以維持博彩業發展之旅客根基,使博彩業繼續創造可觀的收入,穩定經濟增長;而不同客源之外溢效應將有可能為澳門締造更多非博彩發展機會,特別是讓本地中小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空間與尋找轉型機會;再者,當不同客群數目增加到了一定程度時,旅客的規模效應將提高澳門產生新的支柱行業的可能性。

以澳門發展的前景來看,產品的獨特性是旅客需求以外影響新的支柱行業發展的條件。從服務業角度來看,產品之獨特性主要是特殊的政策和特有的服務理念。除了「東方拉斯維加斯」讓澳門博彩業揚名世界外,澳門特有的服務產品理念還包括「世界文化遺產」、「美食之都」和「中葡服務平台」;澳門特有的政策還包括「一帶一路」倡議下和「粵港澳大灣區」下澳門的角色等等。如何利用這些特性發展新的支柱產業將是優化澳門增長格局的重要思考,也就是說,澳門的經濟多元離不開支柱行業的建立和利用支柱行業帶引相關行業的發展。

概念化來說,澳門可以考慮把上述不同的產品獨特性作為吸引不同客源的基礎。具體操作上,澳門可以從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面共同打造新的旅客群,特別是發揮「一程多站」的優勢。官方的具體工作包括移除海外旅客出入境障礙、加強不同海外客源地之推廣宣傳、研究目標國家地區之旅客特徵以便制定旅遊推廣政策、解決澳門內部承載力(交通網絡、口岸管理、旅客路綫規劃、智能應用、價格機制等等);而民間的具體工作主要是開拓旅客市場與調整市場策略。

總括而言,澳門回歸以來,經濟增長走出了一條以博彩業為主幹的發展道路,在政策的驅使與民間力量共同努力下,這種模式取得一定成果。未來發展面對最主要的挑戰是如何改變增長的格局,讓發展在增長與穩定中取得中長期的平衡。

作者:澳門大學經濟系代主任關鋒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