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篇
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對旅遊經濟騰飛起至關作用
大橋開通便捷交通網絡輕軌今年通車已無懸念
閱讀量: 4,766
出版: 2019-09-24 10:46
更新: 2019-10-30 01:32

澳門的經濟自特區政府成立以來得到長足發展,在澳門特區成立的20年間,訪澳旅客從1999年的700多萬人次,躍升接近4倍至2018年的3,500多萬人次,而2019年上半年入境旅客數字已超過2,028萬人次,同比增長20.6%,今年勢將突破4千萬大關,澳門已成為全球旅客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面積細小的澳門能夠容納不斷增加的旅客,與澳門的基建設施不斷完善有關,交通基建對澳門以旅遊業為主題的經濟騰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00年啟用的蓮花大橋,為澳門搭建另一通往內地的陸上要道;2005年西灣大橋正式通車,成為第三座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的大橋;2010年關閘邊檢大樓擴建工程完成,增加通關設施;2011年完成《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分三階段對機場進行擴建;2017年氹仔客運碼頭落成使用,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2018年10月24日,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全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令到今年訪澳旅客超過4千萬大關;而輕軌氹仔線回歸日前通車已經沒有懸念。

西灣大橋設置電單車專道

澳門作為彈丸之地,先天不足的情況下,要發展成為國際大都市,基礎設施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特區政府成立後積極規劃城市基建。2000年3月啟用的蓮花大橋為澳門另一通往內地的陸上要道,澳門橋口位於路氹連貫公路旁、由填海而成的路氹城,珠海橋口為橫琴。蓮花大橋由珠海與澳門共同投資興建。1998年5月動工修建,直至澳門回歸前不久剪彩揭幕,大橋的落成分流了關閘邊檢大樓中澳兩地客、貨物運送的壓力。2014年,經國務院批准,蓮花大橋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對象為旅客和旅客車,但不包括貨車。

西灣大橋於2005年正式通車,是澳門第三條連接澳門半島和氹仔之間的跨海斜拉橋,北起澳門半島西灣湖景大馬路,南至氹仔東亞運大馬路。是全球首座預應力混凝土雙層主樑斜拉橋、全球最大跨度的雙層混凝土橋樑。設有上、下兩層行車道,正常情況只使用上層橋面行車道,而下層的行車道路通常只在當澳門懸掛八號風球或以上時,上層橋面關閉時開放。基於使用電單車「過海」的安全問題,當局在西灣大橋設置電單車專道,從此嚴重交通意外之傷亡事故明顯減少。

天下第一關一直不敷應用

關閘口岸是澳門與珠海兩個陸路通道連接點的其中之一,連接拱北口岸,由於每天有非常多的人員過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關閘口岸一直有不敷應用的情況,澳門政府於2001年向珠海市租借關閘以北「三不管地帶」地段,興建新的關閘邊檢大樓,於2004年1月15日落成,但新關閘邊檢大樓依然未能滿足遊客的強勁增長,同時又需要應付未來出入境流量的增加,關閘邊檢大樓於起2008年開展擴建工程,使出入境設施的每日最高處理量由現時的30萬人次提升至50萬人次,擴建工程已於2010年完成。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深入合作、人流物流互聯互通,對航空的需求將進一步擴大,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各發揮自身獨特優勢、錯位發展、良性互動,各機場旅客量將持續增長。澳門國際機場的容量已達上限,擴建機場有其必要性及迫切性。澳門國際機場於2011年完成《澳門國際機場整體發展規劃》,整個機場發展將分三個階段逐步擴建,完成首階段擴建將可提供處理700萬名旅客的承載力,第二階段可處理1,100萬名旅客,以及最終階段可處理1,500萬名旅客。

氹仔客運碼頭歷時十二年才完成

由籌備興建至落成歷時12年的氹仔客運碼頭於2017年落成使用,面積達20萬平方米,氹仔客運碼頭毗鄰澳門國際機場,設有16個高速客船泊位及3個多功能泊位,以及127條出入境關檢通道、2個領取行李的轉盤。碼頭並設有1,000個停車場泊位、1個天面直昇機降落位及5個直升機停機坪。碼頭24小時運作,首階段會有8個客船泊位提供服務,提供往來澳門氹仔與香港上環、九龍、屯門、香港機場、深圳福永和蛇口的海上客運服務及海空聯運服務。

港珠澳大橋推動三地經濟持續發展

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長跨海大橋、全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由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橋的功能主要是解決香港與內地(特別是珠江西岸地區)及澳門三地之間的陸路客貨運輸要求,建立跨越粵、港、澳三地,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陸路運輸新通道,推動三地經濟及持續發展。

港珠澳大橋的設計應用壽命為120年,大橋開通不但為澳門經濟、民生、物流等帶來無限機遇,還為三地市民提供了一個便捷的交通網絡。澳門市民可以通過港珠澳大橋,以點對點的自駕遊或搭乘不同跨境交通工具的方式直接往來港澳兩地,在現時海路往港的限制上,為市民出行提供了多一個更具彈性的選擇,而港珠澳大橋開通後,訪澳的旅客人數激增,今年訪澳旅客勢將突破4千萬大關。

輕軌氹仔線回歸日前通車已無懸念

澳門輕軌是澳門第一條鐵路運輸系統,第一期主線工程於2012年2月動工,然而由於受輕軌車廠工程嚴重延誤影響,截至現在第一期路線仍然未完工,項目造價由2009年估算的75億增加至2011年預計的110億,及後2012年9月再增加至142.73億,而且澳門半島內港線、路氹北延伸線等路線至今未有任何投資估算及完成時間,加上澳門輕軌沒有做好預算和效益評估,開通後將是公帑單方面的不斷投放,種種因素也令澳門輕軌被諷刺稱為「世紀大白象」。

輕軌氹仔線全長9點3公里,設有11個車站,列車最高車速可達到每小時80公里,但由於站點距離較短,平均時速維持在30公里行駛。基本運作以兩節車廂為一列,每節車廂設有22個座位可乘搭100人,兩個車廂合共最多可搭乘200名乘客。這個曾經是特區政府最大的「醜聞」,多年令特區政府陷入輿論困局,幾經辛苦終於走出陰霾,在澳門回歸二十周年紀念日前通車已經沒有懸念。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