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擁抱每位國民家國未來必可期
閱讀量: 5,460
出版: 2019-10-07 21:19
更新: 2019-10-09 00:25

10月1日,首都北京,舉行了盛大的建國70年慶典活動。筆者利用難得的假期回家探親。10月1日這天早晨我陪著祖父,在老家的一個體育館邂逅大屏直播慶典,便駐足觀看。我問85歲的祖父,1949年那時他在做什麼?回答是那年他15歲,剛結婚。我聽了大為驚愕,他解釋說那是舊時代,父母做主的婚姻,沒想到70年過得這麼快。

在筆者看來,每位國民,對本次國慶都有自己的觀感。用民俗社會的說法,無論他是升斗小民,還是達官貴人,他能切切實實感受到這個時代的脈搏。用政治學的說法,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公民,也都在這一天見證著執政黨如何總結過去,公告未來。

筆者的朋友圈,也從各個角度對這場慶祝活動,表達了個人感受,甚至不乏針砭時弊者。但總的說來,對這個國家擁有深情,希望她越來越好毋庸置疑。群眾遊行環節,主辦方設置了快遞員和外賣小哥騎車行過天安門,可以看到這種親民政策的展示。種種小的切口,讓筆者想起宏大敘事下,家國故事的一些小小細節。

比如,內地媒體報導瀋陽一對父子,挺有心。從1985年開始每年國慶日期間,瀋陽這對父子二人都會在瀋陽中山廣場拍一張照片作為留念,至今已堅持了35年,年已64歲的父親王彥說會「拍100年」。父子連續35年在國慶日當天合影,是一個「美好疊著美好」的故事:父子情深,每年不忘相聚,本就很美好;對這份美好攝影存照,集張成冊,更是將那些美好瞬間定格後「綴字成文」。

曠日經年的「編年體」般的父子照,自然是親情的影像化呈現。這份親情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或許就在於其平淡卻溫潤,距離阻隔不了,時間沖淡不了。事實上,國家發展與「走心相冊」背後的家庭美滿圖景之間,的確也有著深層次的關聯。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新中國70年來的發展,落腳點也是民生幸福度、民眾獲得感。這其中也包括家庭幸福、個體的精神滿足。王家父子照中展示出的積極生活與彼此顧惜的美好,就為窺探社會發展的影響提供了「家庭顯微鏡」。如果說社會發展是讓民眾過得更美好,那他們就是在用一種美好去回應另一種美好。而社會的全面發展,最終也是為了讓更多人都能像他們這樣,有著穩當可期的確幸。

慶典背後,筆者嘗試去梳理了一些數據:1952年我國GDP僅679.1億元,2018年已達到90.03萬億元,實際增長174倍;1952年人均GDP只有119元,如今北上廣深等15座城市人均GDP超2萬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更不用說中國在航太、高鐵、電信等領域已經躋身世界先進水準。

中國的發展速度和規模,在世界上「一騎絕塵」,離不開自父輩賡續而來的「貧弱記憶」和「勤奮基因」。這記憶刻寫在堅守初心、矢志不渝的國家功勳心裏;這基因流淌在頑強拼搏、十奪冠軍的女排身上。即便平凡如你我,也在為著心目中的理想生活而日拱一卒。

因此,所謂國慶,無人身處局外。我們家國同慶,也是感念創造幸福的先輩和家人;我們祝福國家,也是憧憬自己的生活更進一層;國與民,在莊嚴的典禮上深情相擁。這是屬於國家的儀式感,也是個人成長的「定盤星」。國家賦予每個人以信念與動力,未來才的確可期。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