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返送中」條例引發的政治風波迄今已逾六個月,仍然未見有任何平息跡象,警察濫暴濫捕,抗爭者堵路破壞,雖然多集中在每週六日發生,但市道很難不受到影響,而首當其衝的當數零售業、餐飲業和旅遊業,三者佔本地生產總值份額雖然不高,但僱用了相當部份的勞動人口,尤其是較低收入和年長的人士,影響不能說不大。實際上,早在政治風波發生以前,香港經濟已經開始步入衰退,無日無之的警民對抗和衝突,只是加速了衰退的步伐。經濟榮枯,循環往復,本來毋須大驚小怪,荒年過去後便是豐年,可嘆的是政府管治無方,把政治問題當作治安問題辦,一味以警力鎮壓,更不惜以犧牲香港人引以為傲的法治為代價,捨正路而弗由,後果卻相當深遠。
香港自開埠以來,打開門口做生意,吃的是四方飯,各路人馬龍蛇混雜,華洋勢力共處,要撈得風生水起,最重要的是要講信用,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各方都不得罪,一切按本子辦事,這樣大家才能信服。情況就如同開賭場做莊一樣,要長做長有,面對大小賭客都必須一視同仁,願賭服輸,不使橫手,不輸打贏要,這樣才能夠財源滾滾,如此顯淺的道理,香港一眾高官竟然毫不明白,除了「豬油蒙上了心」,真不知作何解釋。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性質本來就是一座大賭場,需要外來資金放心前來投機投資,踴躍撐場,經濟才得享金融行業所帶來的高增值好處。
事實上,外資,包括來自內地和海外,並不在乎一個地方是否擁有民主自由,正如賭客並不在乎賭場員工的福利,只要賭局公正,他們就願意挾巨資前來冒險,而香港的法治基礎,就是對外資財產和人員人身安全的最有力保障。然而,經歷了這六個月的制度崩壞後,人們對香港法制的信心不免打了一個很大的折扣,而折扣在市場上則意味著對資產價格的重估。
可以預期,香港房地產和金融市場過去所享有的法治溢價,將會逐漸消失殆盡,這也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為緩慢有序地把人資撤走,避免市價大幅波動,方符合外資的最大利益。最近不是已經有傳聞,東京和新加坡開始派人前來香港游說外資駐港機構改遷往當地了嗎?面對如此局面,相信只有香港的高官們才會繼續自我感覺良好。
隨著房地產和金融市場資產價格的重估,香港更有可能步入經濟學所說的資產負債表式衰退。企業資產估值下降又或演變為負資產,將直接影響其借貸能力,同時企業亦會調配更多資源用於償還債務,以降低負其債比率,不再作出新的投資,從家庭角度而言,房地產價格下跌引起的負財富效應,亦將影響個人和家庭的消費意欲。投資和消費不足,將把香港推入較長期的衰退,慢慢陰乾經濟。重建法治和外資的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政治掛帥的中國,內地資金或許可被引導來支撐香港經濟,但香港最終仍然只能靠自己走出困局。正如群星撐香港的電視廣告,筆者最終也要說一句:香港加油!
藍震西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