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抗疫從實體經濟開始
閱讀量: 4,788
出版: 2020-04-07 12:02
更新: 2020-04-08 00:22

農曆年過後,正當國內疫情有所紓緩之際,不料從2月底開始,日韓疫情急轉直下,歐美各國在疏於防範的情況下相繼失守,當所有主要工業國經濟處於急停的情況下,外圍需求減弱和進口生產原材料供應鍊受阻的情況下,國內的主產、就業和增長必然不能獨善其身。雖然野村2月份發表的佈告指出,不擔心疫情對內地經濟有中長線的影響,預期疫情受控後內地經濟將出現V型反彈。但野村亦同時認為目前市場低估疫情短期構成的打擊,野村相信疫情將對中國1、2月的經濟表現有極巨大的影響,更有可能持續到3月。筆者認為以現時疫情仍未受控,在歐美依然急速蔓延的前題下,封城和封關令人流和物流驟然急停,歐美經濟情況將會更差,歐美是中國最大的海外市場,國內企業在業績無何避免急速下滑,甚至無法生存時,自然無法依時償還貸款,導致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上升,由實體經濟的問題,最終必然禍及金融系統。

雖然中國正在復工,從2月中旬約30%正常經濟活動水平開始逐步增長。根據WeBank中國經濟復甦指數,至3月中國的經濟活動約為正常水平的85%。但要達至全面復蘇,仍有一段距離。因為就算全面復工,在全球經濟寒冬的陰霾下,企業的投資信心和居民的消費信心也不可能完全反彈。中國一線城市房地產銷售,一向都是中國經濟的寒暑表,房地產諮詢機構克而瑞於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每周數據顯示房地產銷量直線下降,降至疫情爆發前的一半左右,幾乎沒有反彈的跡象。花旗預計今次肺炎對內地經濟損害較沙士時為大,分析傾向悲觀,下調中國今年首季經濟增長預測至3.6%。

中國的房地產業不單是國內經濟成長的關鍵力量,也是全球鐵礦石和其他建築材料需求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標普GSCI金屬價格指數,自3月以來,該指數下跌了13%,表明市場經濟活動急劇下降。今次全球經濟下滑的原因跟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有所不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是因為部分亞洲和南美洲發展中國家的大量短期外債,加上外匯儲備不足,但又要同時保持固定匯率制度,令外匯投機者有機可承,進行套利活動,最後拖垮亞洲國家的外匯和金融體系;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主要是2008年之前的十多年,美國維持低息環境,衍生大量次級按揭,當經濟開始下滑時,次按借貸者便無力償還,銀行被迫賤賣資產,結果資不抵債,過度發放次按,最終釀成銀行體系的系統風險。

這兩次的金融危機都是透過放寬銀根(量化寬鬆),降息降準,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但過往十多年的量化寬鬆,令利息處於極低水平,甚至負利率,但成效不顯,日本和歐盟國家就是最佳例子。低息環境更造就了資產(樓市和股市)價格上升,形成資產泡沫危機。今次經濟停擺,沿於疫情急速蔓延,要振興全球經濟,各國應全力合作,控制疫情,讓經濟活動重回正軌。當投資消費意慾偏低的情況下,再度減息已不再湊效,各國政府應著眼實體經濟,帶頭透過財政政策把資金投放在具生產力的投資,包括筆者之前在本欄提出的民生事業(教育、醫療、扶貧、護老等),又或投放在偏遠地方的基礎建設,不但改善民生,同時能加強聯繫偏遠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經濟互動。除財政政策外,若中美兩國能聯手降關稅,除貿易壁壘,將大幅提升全球貿易,帶動增長。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鄺志良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