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長效機制與灣區暢通
閱讀量: 4,247
出版: 2020-06-15 16:28
更新: 2020-06-16 23:11

隨著各地疫情告急,人們通過隔離措施防止病毒傳播,收到了顯著成效。澳門剛剛扛住了遭受病毒傳播的風險,3月又面臨著緊急公務往來、生活保障運輸不暢的風險;5月面臨著遊客稀少,酒店和景點門可羅雀,經濟滑坡的風險。真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政府和企業遭受著各種風險,市民也面臨著風險。整日被堵在家中的市民看著關於疫情的消息從揪心,到煩心最後是堵心。人們不禁要問,宅在家裡的生活還要待多久,自己的荷包還能堅持多久?

現在內地多數地區疫情趨於平穩,受李克強總理的鼓勵,地攤成為熱點並開始拉動內地經濟,順帶帶火了相關產業的概念股票。澳門疫情平穩,近兩個月沒有新增病例,與澳門緊鄰的周邊城市疫情控制也比較好,在大灣區的視角下,引進區塊鏈的發展模式,通過建立跨區域風險防範長效機制,把澳門與周邊的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聯繫起來,搞活周邊人員和物流往來,利用疫情的機會,建立長效機制,並在實戰中進行練兵,不斷檢驗風險防範機制的可行性與靈敏性,以區塊鏈的方式不斷延伸,逐步鏈接整個大灣區,使大灣區更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抗風險能力。

在這次疫情中,人們與新冠病毒近開展了長達半年的不懈鬥爭。近半年的隔離狀態,隔斷的不僅是病毒的傳播途徑,與病毒一道被阻斷的,還有人的交往和經濟的運行。新冠病毒的出現,有可能給社會帶來極大的改變,一些專家認為短期內人類不可能消滅新冠病毒。在新冠病毒「常態化」的現實條件下,建立跨域病毒風險通報與防範長效機制,顯得尤為重要。

在大灣區建立跨域風險通報防控機制十分必要。儘管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風頭正勁,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大灣區規劃出台短短一年,各方面還未真正在運行中實際磨合,在「一國兩制」和不同地域、不同法域等概念下,跨域合作存在著研究不透徹,大而化之的宏觀階段,在具體落實中尚需時日才能運行順暢,尤其是在目前受疫情的影響,面對著病毒這一看不見的敵人,人們擔心,並抱著寧嚴勿松的心態,各自為戰,過度防範,缺乏合作通報意識。因此,有必要積極推進建立跨域長效機制,互通信息,共享經驗,擴大流動範圍,提高抗疫成果的邊際效益。

大灣區風險通報防控機制將在搞活灣區經濟中發揮突出作用。長效機制和灣區暢通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只有建立風險通報防控長效機制,才能使各方及時了解疫情發展趨勢,關注防範重點,有效控制疫情;實現可掌控的灣區流動。也只有實現了灣區流動,才能讓客流、物流和現金流動起來,才能體現出建立長效機制的價值。在社會經濟體中,個體的人就像人體的紅細胞,通過流動和消費給經濟帶來養分和活力,人在流動中,創造財富、產生消費,拉動內需。人們長期宅在家裡,猶如人體紅細胞不循環,長此以往,輕則肌膚腫脹,疼痛難忍,重則肌肉壞死。

所以說,「通」是人和社會的活力之源,「通則不痛」。無論是人體的養分,還是社會肌體的「養分」,都在一個「通」字。只有通,才能使灣區經濟發揮整體效應。行政長官賀一誠日前赴穗與廣東省領導會談時表示,相信兩地回復正常通關後,將有利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和發展。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澳門城市大學澳門一帶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周平
澳門城市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趙強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