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查冒名頂替上大學是對教育
公平最好的詮釋
閱讀量: 4,127
出版: 2020-06-30 15:39
更新: 2020-06-30 23:44

6月中旬,內地山東省集中出現冒名頂替上大學現象。14所高校、242人涉及,消息一出,引發輿論廣泛關注。目前山東省教育廳方面表示,已經關注到相關情況,該廳高校學生處正在查詢總體清查資料。每次此類事件爆出後,很多人總會發出追問:這會是最後一起麼?還會有下一例嗎?

冒名頂替上大學,嚴重傷害教育公平。這背後,是一系列的社會公職部門工作失守。在筆者看來,山東高校在2018年至2019年查出這麼多冒名頂替情況,並不意味著亂象在這兩年裡密集發生,這只是高校倒查之下翻出的「舊賬」。很多亂像是前些年附著在學籍管理漏洞與錄取通知機制批漏上的遺留問題,是積累已久的「歷史欠帳」,只是這兩年得到了集中清查。

首先,毋庸諱言前些年的電子註冊不如現在這麼完善,高校錄取通知書發送也主要靠郵遞與學校傳達,這就給內外勾連下的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間。2009年羅彩霞事件引發舉國關注後,教育部就曾於當年下半年起,在全國範圍內清查冒名頂替上大學問題。

媒體報導提到,僅在河南某二本高校,被清退的「假學生」就多達300多人。這背後的「學籍身份—入學材料」偽造利益鏈和學籍買賣鏈條也被扒出。頂替陳秋媛的陳某某說,學籍是花2,000元從仲介處買來的,也是佐證。山東這些高校一查查出這麼多人,無疑表明了溯及過往式倒查的必要性。

其次,從查錯糾錯維度看,地方教育部門和部分高校清查冒名頂替問題,對接了公眾的出來冒名頂替,遲早要還期許,也有益於繼續查漏補缺——雖然「還」得晚了些,可至少好過不還。而註銷頂替者學歷,公示清查結果也展現了很多涉事高校既往亦咎的態度。

但就目前看,這類處理跟冒名頂替入學行為的惡劣性質並不匹配,就算取消了很多頂替者的學歷,他們也享受到了「偷別人人生」的孳息,他們為之付出的代價仍太輕。有的高校低調註銷頂替者學歷後,沒有與被頂替者聯繫。從徹查嚴懲的角度看,冒名頂替上學背後通常連著違規操作鏈條,這涉及戶籍、學籍、身份證等資訊系統和教育部門、公安部門和等單位,對應的是多重關口的失守。

冒名頂替上大學絕非一人所能為,順著冒名頂替的「藤」能摸出哪些「瓜」,自然也該配合有關部門一查到底,而不能低調處理就過了。高校理應意識到,冒名頂替對被頂替者而言,就是不折不扣的不幸。正因如此,協助有關部門查清違規操作鏈條,也盡力幫助被頂替者依法維權,也是給受害者以交代,是讓教育公平儘早歸位。

對地方教育部門來說,則應將清查出的情況匯總和及時披露,發現一例處理一例——還是一查到底、嚴懲不貸,也接受公眾監督。如今,山東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正在查詢總體清查資料,也期待當地的下一步動作。徹查冒名頂替上大學,是對教育公平最好的詮釋。

無論如何,查出200多人涉冒名頂替,不能止於低調處理,不能只是淺「究」輒止,而應是應查盡查,對每個個案背後的違規操作鏈條都深挖到底,用對冒名頂替行為的零容忍給受害者以交代,用不姑息不縱容彰顯法治立場與公平態度。

文濤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