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治水工程規劃
閱讀量: 1,889
出版: 2020-08-17 15:07
更新: 2020-09-04 10:52


立法會議員李振宇

 

水浸成為低窪地區居民心中的痛,每逢刮風下雨、天文大潮,低窪地區總會水浸,居民不勝其擾。筆者希望政府因應過往研究所發現的水浸成因,盡快完善低窪地區治水工程規劃並付諸實踐,為居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和營商環境。

本澳近期雨水增多,致使低窪地區水浸頻繁,澳門半島內港、新橋和台山等區域成為水浸重災區。針對澳門半島水浸問題,政府早前進行了專題研究,並於去年公佈《「改善澳門半島排水系統」的研究》最終報告(《報告》)。《報告》指澳門半島雨水排水系統中,10%的雨水是經由三個雨水泵房排放到大海,而大約90%的雨水經由106個排水口直接排放到大海,這對澳門半島雨水排水系統的排水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而《報告》亦發現澳門半島多區水浸的成因便是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如新橋和高士德區的鏡湖馬路、高士德大馬路及俾利喇街等位置。另外,集水井及下水道淤塞亦是造成低窪地區水浸的元兇,如二者分別是造成紅街市周邊地區區域性水浸和新橋區水浸的原因。

「天鴿」之後,市政署為解決水浸問題,曾計劃於二零一八年完成四項工程,包括在提督馬路加建排洪雨水管道、水塘馬路下水道工程、台山和青洲區水浸黑點管道排放工程及內港建泵站和雨水涵箱工程。但當中部分工程至今未開展,如提督馬路加建排洪雨水管道工程。

本澳有條件可以清污分流的區域多年前已基本完成,八成以上的合流渠已更換為分流渠,餘下由於街道狹窄,無法放置兩條渠而未能改變。若合流渠淤塞,極易發生水浸。事實上,市政署在日常巡查中已發現雨水井被棄置生活垃圾、油脂廢水等堵塞,嚴重影響渠道排水能力。建議市政署加強對排水系統尤其是合流渠道的巡查、疏通工作,加強對居民宣傳教育,勿違法排污,共同維護渠道暢通。

內港一帶是水浸重災區,為改善該區水浸問題,政府現正規劃和開展兩項工程,分別是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和內港雨水蓄洪池及下水道工程。當中,內港北雨水泵站箱涵渠工程主要改善內港北一帶的水浸問題,工程現已展開,順利的話,要到明年中後期才能完成。而內港雨水蓄洪池和下水道工程則主要應對由新馬路至航海學校以至司打口和下環區一帶強降雨時,因雨水未能排走造成的水浸問題。有關工程現處於編製工程計劃階段,預計今年十二月完成,而工程的建設亦可能耗時數年。

內港一帶因條件限制未能實現清污分流,加之該區地勢低窪,排水能力極差。因此,在上述工程建成並發揮效益前,內港一帶居民可能仍將飽受水浸之苦。筆者促請政府根據《報告》研究結果有針對性地完善低窪地區治水規劃,加快現有治水工程進度,減輕居民水患之苦。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