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應着力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閱讀量: 1,470
出版: 2020-10-06 11:54
更新: 2020-10-06 23:43


立法會議員梁孫旭

 

 

現時政府正就本澳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諮詢。本澳面積小,人口多,密度高,但多年來由於缺乏總體及詳細規劃,導致本澳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存在不少的爭議,衍生了居住、交通、環境等一系列問題,同時亦對本澳的景觀和歷史記憶做成破壞,損害了本澳的特色,制約了城市發展和居民的生活。良好的城市規劃和切實執行,將能讓本澳得以可持續發展、提升居民生活質素,維護環境平衡,真正將澳門打造成宜居宜行宜遊的城市。

在規劃中,新的居住區主要分佈在A區(即東區-2)和C、D區(即氹仔北區-1)。前者將成為公屋為主,具備完善民生配套的城市門戶,並且透過進一步填海造陸,為居民提供巨大的綠色休憩空間;而後者則被規劃為綠色低碳居住及商業兼融的社區。提高生活質素、改善居住環境是澳門居民的共同願望;總體規劃一定程度回應了居民安居的訴求;然而除供應量須滿足居民的居住需要外,同時亦要注重單位的面積、社區和交通配套,以及綠色休憩空間的配置,這仍需留待未來的詳細規劃來細化。另外對澳門半島中部和北部老區進行都市更新時,亦需注意城市的肌理和文化的保護,並且同時解決公共設施、綠地和車位不足的問題,以提升居民的居住環境。

據政府早前表示,D區的填海造陸存在變數。本人認為D區的填與不填,對本澳的城市總體規劃構成巨大的影響,將令本澳的住屋佈局、氹仔北海岸線的重塑、C、E區的交通連接、澳氹第五通道等有完全不同的格局。雖然與2009年中央同意填海時相比,近年當局成功收回一些閒置地,但仍不足以改變本澳面積小,人口多,密度高的事實,故當局需謹慎處理,平衡居民的需要和環境保護。

另外,不論是否取消D區填海,原海洋世界的土地亦不宜集中發展為商業區。尤其近年氹仔人口不斷增加,交通壓力已十分巨大;另一方面,本澳綠色休閒旅遊資源同樣十分稀缺,故建議將原海洋世界土地規劃為海濱綠色休閒片區,當中可加入文創、商業、展演等元素,同時可連結小潭山,以構建水系為基、綠網相連、風廊相通,具一定縱深的綠化帶,結合水體塑造成親水的內湖或灣區,提升生活及旅遊的空間品質,形成宜居宜遊社區,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一個部分。

除此之外,交通也是本澳居民面對的另一難題。在總體規劃中除對土地用途作總體規劃外,同時亦對交通運輸作出了指引性原則;然而當中就總體交通規劃、路網建設等未有一系統的部署,尤其是立體交通、輕軌及慢行系統的規劃方面,未見前膽性的發展藍圖。

現時有不少居民和外僱居於珠海,人潮每日需途經澳門半島前往路氹工作,使澳門北區和中區的道路及友誼大橋承受沉重壓力,故此建議設置封閉的外圍高速道路,結合第四通道連接關閘、A區和路氹區,分流跨區人潮以減少澳門半島區內的交通壓力。另外總規中沒有輕軌西線,港珠澳大橋口岸和外港客運碼頭亦沒有支線輕軌連接。輕軌需無縫連接連接本澳各個重要的口岸,才能發揮有效的分流作用。另外亦可借著輕軌西線的建設,一併改善內港的水浸問題,並重新激活內港的經濟活力。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