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實現人人一間屋目標
以切實提升本澳居民生活質素
閱讀量: 6,221
出版: 2021-07-12 14:52
更新: 2021-07-14 11:52


立法議員高天賜

 

自回歸以來「提升本澳居民生活質素」一直是特區政府所關注的重點。前任行政長官崔世安在2009年《參選政綱》中指出,「提升居民綜合生活質素是澳門居民的共同心願,是政府施政的根本目標。需要全社會不斷地共同付出努力」;在十年後,現任行政長官賀一誠在2019年《參選政綱》中亦強調,「優化民生建設成效是政府施政過程中高度關注和持續跟進的重要工作。優化民生建設成效的總體方向,就是秉持以人為本、施政為民的原則,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狀態、保護居民基本權益的基礎上,不斷提升澳門居民的生活質素,更好地滿足澳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嚮往。」

然而,普遍本澳居民認為回歸二十年以來,本澳樓價飆升、進口成本、貨幣匯率及生活必需品行業被壟斷的影響下造成物價飛漲、居民薪資完全無法追上樓價、房屋數量不足等種種問題愈演愈烈。尤其是「住屋難」所造成的種種艱難苦況不勝枚舉。為解決「住屋難」的問題,我們認為特區政府應參考新加坡政府所推行的房屋政策,實行根據本澳居民的出生率規劃並興建房屋的措施以實現「人人一間屋」的目標。

據調查報告指出,87.9%的新加坡居民擁有自己的房屋,其中78.7%的居民居住在政府規劃興建的「組屋」之中。新加坡政府通過將「組屋」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賣給居民,並輔以各項嚴謹的規定有效遏制樓價飆升的趨勢;此外對於存在經濟困難、實在無法負擔購買「組屋」的群體,政府亦提供可供租賃的公共住宅供其居住;在各項措施的配合之下成功實現「住者有其屋」的目標。

反觀本澳,現行的經濟房屋及社會房屋制度還帶來更多問題困擾市民,例如輪候時間極其漫長、供應數量鮮少、質量堪憂(如業興大廈及湖畔大廈持續多年的瓷磚剝落問題)飽受市民批評。未能解決房屋問題的情況之下,在過去的二十一年中,特區政府更花費了無數公帑在各種不切實際的大白象工程上,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耗費110億公帑打造的輕軌氹仔線項目,其2020年的客運服務票務收入僅約300萬澳門元而一度被市民戲稱為「撞鬼廢鐵」;再加上將來預計造價34億的橫琴線及預估造價介於9億至10億的石排灣線,各項開支根本是天文數字。若這些公帑可切實用於解決民生問題的項目上,相信「住屋難」不會是困擾本澳居民的一大難題。

除了讓本澳居民感到萬分失望的房屋政策之外,在2020年特區政府更以「財政預算沒有盈餘」為由暫停發放7000元央積金給長者。考慮到這些長者已經沒有工作能力,這7000元央積金對他們而言是維持基本生活開支的重要來源。並且,大量長者年輕時在本澳的玩具廠、製衣廠、電子廠等工廠工作,為當年本澳製造業發展作出諸多貢獻。沒有想到的是,現時待他們步入高齡後特區政府完全不考量他們的生活壓力,堅持一刀切地取消央積金發放,這種置於不顧的情況令他們感到非常心寒。

尤需指出的是,在2020年6月行政長官賀一誠公開宣稱「政府部門壓縮開支不會影響民生福利」,但非常明顯的是7000元央積金的扣減已對長者生活質素造成嚴重影響。若以現時本澳88,000名長者的數量計算,一年派發央積金的開支約為6億,亦及不上政府在各項大白象工程的開支。由2020年至今,本人已多次就派發7000元央積金的問題在立法會向社會文化司司長提出質詢,更建議政府通過本澳20個基金解決央積金資金來源的問題。

以上種種狀況讓本澳居民對特區政府愈加失望,更對政府「鏡花水月」的承諾及不願作為的態度喪失信心。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的是特區政府拿出勇氣、直面問題,根據本澳居民出生率規劃並興建房屋以實現「人人一間屋」的目標。兼且在解決房屋問題的同時,政府應通過本澳20個基金盡快撥款恢復7000元央積金予長者,同時制定其他各項疫情援助措施支援本澳弱勢家庭,以達施政為民、紓解民困之目的。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