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兒育女個人事 政府不宜過度介入
閱讀量: 823
出版: 2022-04-18 14:50
更新: 2022-04-20 00:18

澳門的出生率於2021年創下17年的新低,只有0.0074%,坊間隨即有建議認為澳府應主動創造更多條件及提供配套,鼓勵澳人多生育,令澳門社會有更好的條件持續發展。出生率太低,對經濟當然不是好事,但生兒育女是個人事,筆者認為政府在能力範圍內可提供合適的誘因鼓勵多生育,但不宜過度介入,不然最終成本將由社會承擔,並非好事。

澳門是低稅地區 沒有能力提供所有福利

根據澳門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21年,65歲及以上的澳門居民佔總人口12.2%,較2020年上升0.5%。澳門已是老年化的社會,若趨勢不變及升破14%,就會成為老年社會,以現在來看,不出5年,澳門就會成為老年社會。若澳門的出生率高,可以減慢澳門成為老年社會的速度,但現實是澳人不願多生育。出生率低背後有眾多原因,澳府可以(應該)做的是,在力有所及提供合適的誘因(即減低培養小朋友成才的成本),以鼓勵澳人考慮多生育,但不能(亦不應)過度介入。

澳門實行低稅政策,職業稅為7%至12%[採累進制模式,年度收入首144,000(澳門元 - 下同)免稅],公司所得補充稅(公司利得稅)為12%(首600,000元利潤免稅),在如此低稅的環境下,澳門長期依靠博彩稅支持政府的開支,澳門沒有條件(亦不應)為了鼓勵多生育,而提供太多的福利政策,不然將造成政府沈重的財政負擔。其實,現時澳府已為一般家庭提供十分不俗的條件養育小朋友:15年的免費中小幼學教育、中小學生可享公立醫院免費醫療服務、低廉的學生巴士收費等。

澳人不願多生育,財政壓力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其他因素。相較回歸前,澳人整體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澳門勞工局發表的2019年澳門勞動市場報告,本地居民就業人口中,12%具小學程度,46%具中學程度,近40%具高等教育程度。與2018年作比較,具高等教育程度的就業本地居民上升3.1%,而具小學和中學程度的就業本地居民則分別下降4.0%及2.3%。學歷愈高的人,一般更會小心及評估生兒育女的各項「成本」。職業女性從懷孕至小朋友出世較男姓面對更多的挑戰,在此期間她可能失去升遷的機會,對發展事業不利。在此現實環境下,評估各因素後,職業女姓可能選擇只生一個小朋友。此外,現代人更注重如何提升生活水平,更注重個人自由等因素,因此,即使已結婚的伴侶,為數不少選擇成為「丁克族」。

說到底,生兒育女是個人事,政府在力有所及可提供合適的誘因,鼓勵多生育,但決定權仍是在個人手中。伴侶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在考慮養育成本、生活質數、個人自由等不同因素後,決定是成為「丁克族」、生一個、兩個、三個不等,政府不能(亦不應)代個人作出決定。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