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將在1月20日就任美國新一任總統。未來四年,全球格局將經歷新一輪的變改,不穩多變複雜是主題。俄烏戰爭、以哈衝突(中東局勢)、朝鮮半島發展….全部都影響全球安全、經濟、社會(負面影響)。作為非專業投資者,筆者建議今年的投資策略以「固本為上,穩健為先」。
固本為先——可選定期
爭取「高一點」回報——美股不錯
面對不穩多變複雜的全球格局,若希望保本為上,銀行定期存款或國家債券(AAA或AA+——信用評級)是首選。首先,港澳都有銀行存款保障制度。在澳門或香港的合法註冊銀行存款,存款人的存款都有保障,存款保障上限為80萬港元(在香港的銀行)及80萬澳門元(在澳門的銀行)。甲(個人)在乙銀行(在香港的銀行)存有50萬港元活期存款,丙(個人)在丁銀行(在澳門的銀行)存有40萬澳門元兩年定期存款,上述的存款都受銀行存款保障制度保障(若乙銀行或丁銀行倒閉,港府會向甲支付50萬港元,澳府會向丙支付40萬澳門元)。股票,債券等不受銀行存款保障制度保障。
澳府的財儲逾6千億澳門元,外匯儲備逾2千億澳門元,澳府設立的銀行存款保障制度,其背後有足夠的財政實力支持,不容擔心。以筆者為例,去年年底,澳門個別銀行提供一年港元定期存款利率逾3.4%(新資金)。筆者認為利率不是最理想,但可以接受。因此,將已到期的定期存款存入上述銀行,「做」一年港元定期存款。筆者在2023年年底,「做」一年港元定期存款,利率近5%(新資金)。
筆者認為,若讀者希望「固本為上」,在澳門的銀行,尋找逾3%的定期存款是可以的。若希望爭取更高利率,可考慮到香港的銀行「做」美元定期存款(基於港元和美元掛鉤不變)。10萬美元(約78萬港元,是保障範圍內),「做」一年或半年的定期存款,香港的個別銀行有提供逾4%利率,是不錯的選擇。當然,到香港的銀行開戶,須考慮時間成本(是否須親身前往香港開戶?若銀行在香港及澳門都有分行,可以在澳門的分行開香港的分行戶口?到期後,若不續期,手續如何,費用如何?)讀者也要考慮匯率的差價,手續費等成本。
澳門2023年的全年通脹為0.94%,2024年1至11月的通脹為0.79%(年計)。筆者預計2024年全年通脹少於1%。展望2025年,筆者相信通脹和2024年差不多。若一年定期回報(3.5%)減去通脹(假設是1% - 2025年全年通脹),淨回報是2.5%,是不錯的「保本」選擇。
讀者若希望回報率「高」一點,也願意接受一定的波幅(有機會虧本),筆者建議可考慮購買科技股(美股)。假設讀者有100港元可作投資,筆者建議可作以下分配:80港元可作定期,20港元可考慮購買以下美股——Microsoft (股價代號:MSFT),Apple(AAPL)或Tesla(TSLA)。
2024年,MSFT,AAPL及TSLA股價的升幅為13.65%,34.9%及62.56%。展望2025年,上述公司在各自的行業仍是領頭羊,她們會持續投入大量資源在R&D,不斷更新/優化其產品/服務,她們2025年的業績不會太差。當然,若讀者是美國國籍,當賣出美股時,若出售價高於購入價,須支付相關稅項。
投資種類千變萬化,筆者只是建議當中較為簡單,不是太複雜,成本相對較容易「計算」的選項。市場上可供投資的選項多不勝數,讀者可自行選擇,選取最合適自己的。新的一年,祝各位讀者投資順利,回報理想。
利申:筆者持有股票基金(以美股-科技股為主)
梁立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