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為何宣佈新冠肺炎疫情為大流行
閱讀量: 820
出版: 2020-03-12 18:54
更新: 2020-03-12 18:54

【新華社訊】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3月11日說,新冠肺炎疫情已具備「大流行」特徵,未來幾週內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大流行」原是世衛組織對流感的定級之一。世衛組織將流感分為6級,其中最高的就是「大流行」,其定義是某種流感病毒在疫情發源地以外的至少一個國家發生了社區層面的暴發,表明病毒正在跨國蔓延。

目前,世衛組織已不再使用上述6級分類評估流感等傳染病。世衛組織發言人亞沙雷維奇2月下旬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世衛組織已不使用這套老系統,但人們還是常用「大流行」這個詞來形容傳染病的全球性傳播。可見,「大流行」並非嚴格的定義而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具有操作上的彈性。那為什么世衛組織還要宣佈新冠肺炎是第一個「大流行」級別的冠狀病毒傳染病呢?譚德塞11日說得很明白,主要基於兩點擔心:一是疫情的傳播和嚴重程度,二是大「疫」當前卻仍有國家防控力度不夠。

他說,過去兩周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增長了13倍,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增加了2倍;目前114個國家和地區的確診病例累計超過11.8萬例,死亡病例達到4292例,還有數以千計的人在醫院裡為生存而戰。未來幾週預計確診病例數、死亡人數以及受影響國家和地區數量還將進一步攀升。除疫情本身,更讓世衛組織擔憂的還是目前仍有國家防控力度不夠。

譚德塞10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中國近期新冠肺炎病例數下降趨勢明顯,中國疫情局勢實現逆轉,病毒正在退卻。他一直呼籲國際社會應充分利用中國爭取來的「機會窗口」,儘早遏制病毒傳播。

然而,世衛組織每日疫情報告顯示,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10時(北京時間11日17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4596例,達到3737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58例,達到1130例;而中國的確診和死亡病例分別較前一日增加31例和22例。

當疫情在中國呈明顯下降趨勢時,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卻並未因此變得樂觀。因此譚德塞近期也一再強調,「機會窗口」正在關閉,各國必須圍繞預防感染、拯救生命、減少影響,採取全政府、全社會的戰略。

雖然世衛組織用「大流行」這樣一個模糊概念來描述新冠肺炎疫情,但並不意味著當前疫情已經失控。恰恰相反,得益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已採取的嚴格措施,世衛組織已多次表示,新冠肺炎將是歷史上第一個可以得到控制的「大流行」。譚德塞援引世衛組織數據說,全球114個國家和地區報告的11.8萬例病例中,有90%集中於4個國家,其中中國和韓國疫情嚴重程度已經顯著下降。此外,有81個國家和地區仍未報告任何病例,有57個僅報告了10例或更少病例。

「所有國家仍然可以改變疫情的進程,這句話(世衛組織)說得再怎麼大聲、再怎麼清晰、說多少遍都不為過。」譚德塞說,「將新冠肺炎疫情描述為‘大流行’不會改變世衛組織對其威脅的評估,不會改變世衛組織正在做的事情,也不會改變各國應該做的事情。」

世衛組織再次敦促那些有少量病例的國家加強排查、檢測、治療、隔離、追蹤並動員人民,以防止出現聚集性感染甚至發展成社區傳播,而已出現社區傳播或大範圍聚集性感染的國家同樣可以扭轉趨勢。譚德塞表示,目前的挑戰不在於各國能否做到這些,而在於「有多大意願去這樣做」。

「一些國家正與缺乏能力做鬥爭;一些國家正因缺乏資源而苦苦掙扎;還有一些國家則缺乏解決問題的決心。」他同時強調,雖然大家都在關注「大流行」這個詞,但它不能濫用、誤用,否則會導致不合理的恐懼。「讓我給你一些更重要、更可操作的詞:預防、準備、公共衛生、政治領導,」譚德塞說,「最重要的是——人。」

正如譚德塞此前所說,新冠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當前是行動的時刻,「必須專注于共同的敵人,而不是專注於我們的分歧」。除了嚴格的防控措施,全球還需加強聯防聯控、互助合作,包括科研、疫情監測、信息共享、醫療援助等。「我們團結在一起,冷靜地做正確的事情,保護全世界的公民,這是可行的。」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