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而益善
閱讀量: 14,797
出版: 2016-10-18 21:10
更新: 2016-10-18 22:07

  澳門地小人多,人口密度全球居首,自然是寸土尺金,在樓價高不可攀的今天,人們想盡辦法以達到居住空間的擴展,於是,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擴建,甚至是違法的僭建。然而,日本一檔關於裝修改造房屋的知名電視節目却告訴人們,居住的舒適度才是應該追求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有時候需要給住宅瘦身,需要進行減建;看似室內空間減少,却加強了通風採光,優化了居住環境。

  增和減都只是方法,但是多年來只有增加,漸漸,加的越多效果越好、非加不可等的誤解成為思維模式。漸漸,為何而加的初衷被遺忘。漸漸,本末倒置了。不僅僅是關於住宅,很多問題亦然,澳門社會各界長期關注的外地僱員問題當然也不例外。

  隨著博彩業專營權開放,從2004年開始,外地僱員成為推動澳門常住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外地僱員人數也以倍數增加,從過去不足八萬人,激增至今天二十萬人。甚至澳門經濟調整將近兩年,期間職位空缺減少、失業人數上升,但外僱數量却沒有明顯降低,要求加大輸入、加快審批的聲音不絕於耳。截至今年3月,澳門批出的外地僱員額仍有近21萬名。但令人不解的是,當中約2萬7千個名額未被使用。

  數量驚人的外僱大軍,當中有多少是真的必需與真的急需?又有多少是被一種「怕吃虧」的心態催生。就好像僭建,明知不應該,明明不需要,可眼見周圍人都那麼做,如果不跟風就恐怕成了異類,恐怕自己被佔了便宜。

  撇除外僱大軍帶來的交通、住屋、通脹等老生常談的問題,澳門的外地僱員隊伍是不是需要“減建”?輸入外僱的初衷有二:一是本地就業員人數不足以應付行業發展帶來的職位空缺,在數量上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二是本地勞動力不具備職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在質量上進行補充。

  關於前者,澳門經濟走過了高速發展期,經歷調整,漸趨平穩,博企紛紛增加投入非博彩元素,加上政府控制賭台增長速度,龍頭產業釋出部分人資,整體勞動力供需逐漸平衡,對外僱的需求正在減緩,如前面所述,近三萬閒置外僱配額足以證明這一點。

  關於後者,需要先瞭解一下澳門人口素質的情況。根據《澳門人口政策研究報告》,2011年,澳門本地居民學歷情況如下:高中教育26.1%,高等教育16.7%。數據顯示,當時澳門具有高等教育學歷人口比例偏低,但相較於2001年,這一比例增加了1.9倍。而從2014年的數據來看,具有高等教育的人口佔31.2%。這一比例與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值(31.5%)相若,略低於英國(39.4%),超過了法國(29.8%)。可以看出,澳門的人口素質顯著提升,高等教育學歷人口比例基本達到發達國家(地區)水平。

  可想而知,十幾二十年前需要依靠外援的職位,如今在澳門恐怕已是人才濟濟。同樣,按照在十幾二十年前的標準輸入的外僱,也早已不能勝任今日澳門發展的需要。可惜,澳門沒有完善的外僱退場機制,沒有規定外地僱員在澳門的工作年限;在審批續期申請時,對外僱的學歷和技能等要求,也沒有與時俱進的更新。

  這就好像沒有列明食品的保質期,造成大量“過期”外僱充斥職場,這些人依照當年的低標準、低門檻來到澳門,數年甚至十數年不曾進修、不曾更新知識技能,這與澳門本地人口教育水平持續大幅提升形成鮮明對比,也和澳門社會近年形成的持續進修風氣格格不入。“過期”外僱充斥職場,形成一種怪相:在本地人口素質大幅提升的同時,却是相應技術職位的相對減少,於是加劇了職業錯配。

  這些過期外僱,雖然質不優、物不美,却勝在價夠廉,而且夠聽話,相對於學歷較高但法制觀念也較強的職場新生代,這些人更加易於管理,因此頗受某些上司歡迎。殊不知「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過期食品廉價但危害健康。這些人充斥職場,看似勞動力成本低廉,實則無助企業發展,還會助長不良風氣,打擊員工士氣,長遠損害企業利益。

  當年的鉅富花園事件告訴我們,僭建加重大厦負荷,促使住宅淪為危樓。外地僱員大軍過度膨脹,知識技能早已落伍的外僱長期佔據職位,就如同僭建,長此以往,澳門恐會成為“鉅富”。拆除僭建、適當減建,適時對外地僱員隊伍瘦身、換新血,汰舊納新,貴精不貴多,不忘輸入外僱的初衷,澳門社會經濟才能夠健康有序的發展。

 

作者:宏熙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