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樓市「辣招」成效有限
加建公屋釋放土地才是應對之策
閱讀量: 2,089
出版: 2016-11-29 02:54
更新: 2016-11-29 23:06

d2-1

澳門樓市急升十多年,置業成為市民遙不可及的夢想,並成為特區政府最大的民怨點,這一個死結不設法解開,將會嚴重打擊社會和諧穩定,近兩年樓價需有回落,但仍遠比市民可承受能力為高。香港及內地多個城市近期接連出招調控樓市,樓價依然高企的澳門又將如何?行政長官崔世安日前回應稱沒有取消過去推出的調控樓市措施,正密切留意樓市走向,有需要時會推出「辣招」,亦不會預告。消息一出,令市民又多了幾分對樓價下跌的期望,但究竟多年來政府推出的這些「辣招」,對抑制樓價到底有無作用,作用又有幾大,今日與大家一起分析下。

香港與內地樓價愈壓愈升

先來參考下其它地區推出「辣招」之後的成效。過去香港推出多次「辣招」之後,樓價照升不誤;例如在2012、2013年辣招推出之後,樓宇成交雖然有明顯的下降,但價格並沒有大幅回落,中原城市指數更由2013年推出「辣招」後的118.95點升至2014年尾的132.69點,今年11月初更升至143.68點。而內地亦存在類似情況,樓價愈壓愈升,內地網民更調侃稱每次政府調控樓市都是下一波樓市漲潮的預警。

澳門的情況也是大同小異。政府早在2010年就推出包含特別印花稅在內的「辣招」以紓緩樓價,2012年再次出招,但作用均是有限,樓價上揚的步伐並未受阻,由2009年第一季的每平米17,112元,升至2014年高峰時期的每平米111,542元。反而澳門的樓價受賭收影響更大,賭收由2014年2月的的高位380億元暴跌58%至今年6月的158億澳元期間,樓價亦下跌了三成半;而近期隨著賭收止跌出現回升,樓市亦開始回溫。

「辣招」失效多有因素

那為何澳門這些「辣招」不能有效調控樓價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供求因素。眾所周知,任何物品的價格都由供應需求組成;但能讓澳門人自住的私人住宅樓宇供應有限,政府興建的經屋又嚴重不足,澳門高昂的樓價後面是市民累積多年的住屋需求。儘管樓價已讓市民難以負擔,但無奈很多人始終還是要買樓,他們只能選擇延遲買,或者選擇買一些較細的單位。所以一旦樓價略有下跌,這些潛在需求就會浮現,樓價又會被支撐住難有大的下調空間。

第二,社會發展因素。就好比一線城市的物業與三四線城市的物業不能相提並論,澳門從過往的小漁村發展成現在的國際大都會,即使是同一棟物業,亦不再是同一概念的商品,城市的發展必然相應地提升物業的價值。假如以前用5年的總人工就能買到一層樓,現在要用25年,若能回到20年、18年就能買樓就屬合理水準,再暴跌也是不可能的了。

第三,成本、觀念因素。大環境物價上升,起樓自然不會例外,當中的地價、材料、人工都在漲價,這些成本自然轉價至樓價,難以和過去的樓價作純粹的對比。此外,還有觀念的改變,現時年輕人都比過去的人更想擁有自己的物業,買樓好像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早早已在作考慮。而這些對樓價都會有所支撐。第四,市場經濟因素。面對「辣招」,市場自會變通。不能短炒,就改長揸;細單位有價,就買來收租;甚至車位都可以作投資,市場經濟人人都可以靈活地走位成為參與者。

「辣招」對壓抑樓價作用不大

綜上,筆者認為,僅靠政府的「辣招」,對樓價下調並不會起到太大作用,尤其是在供求這個核心問題未能解決的情況下,市民切莫抱太大期望。而所謂的「辣招」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不過是只是買時間將問題推遲,但問題有機會愈滾愈大,造成更大風險,解決時更加困難。而真正的解決辦法唯有老生常談,加快公屋興建,釋放土地供應,緩解樓市供應不足。

專欄作者:鄭偉業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