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推駕照互認爭議極大政府毫無數據提供
經濟控車與旅客自駕矛盾重重難自圓其說
閱讀量: 3,761
出版: 2017-11-14 15:10
更新: 2017-11-14 22:56

c1

政府再提出澳門與內地駕照互認措施,引起社會極大迴響。政府在四年前已提出粵澳兩地駕照互認,當時只限於廣東,並提出只限小型車輛、不涉及任何職業安排,車輛不直進澳門這三大基礎原則,但已引來社會的廣泛反對,最後不了了之。政府這一次再推,認證範圍已經由廣東變成全國,至於三大原則是否還存在也是未知之數。為舒緩塞車問題,政府推出公交優先政策,及不斷加大車主用車成本以控車,初有成效。然而回想過來,政府難免招來「為內地駕駛者開路」的批評。其實,雖然區域融合是大勢所趨,但也不能忽略自身情況盲目推行,例如跨境司機問題猖獗、兩地行車制定南轅北轍、澳門路況早已超負荷等等,也令這個政策充滿爭議之處,政府一方面大力唱好政策的好處,卻沒有提供任何科學數據支持,而經濟控車與旅客自駕兩者矛盾重重,實在難自圓其說。

c2

加碼再推爭議政策 三大原則仍否存在

政府早前向交諮會介紹討論內地與澳門輕型汽車駕照互認方案,根據初步構想,持有本澳輕型汽車駕駛執照的澳門居民可免考試換取內地各省的駕駛執照,在內地駕駛輕型汽車;而持有內地輕型汽車駕駛執照的內地居民只要在本澳合法逗留,就能在本澳直接駕駛輕型汽車。政策引起社會極大爭議,觸動市民的神經,很多市民批評,此舉無疑在本來已經千瘡百孔的交通問題上再火上加油,政府強調推行沒有時間表,只是想多聽社會意見,社會亦就此問題深入討論,但這項政策爭議極大,疑問重重,要社會有共識推行,絕非一件容易的事。

政府早在四年前已經試圖推出,當時的粵澳駕照互認制度只限於廣東與澳門互認,並提出只限小型車輛、不涉及任何職業安排,車輛不直進澳門這三大基礎原則,但輿論近乎一致反對,當時政府接納交諮會建議,委託澳門大學就粵澳駕照互認機制做民意調查,調查結果沒有詳細地向外公佈,而整件事後來也不了了之,相隔四年後再推,認證範圍不單由廣東變成全國,三大原則也未知是否存在,當局同樣沒有提供更多事實和資訊,讓社會大眾分析研判利弊,只是單方面唱好政策的好處,對釋懷社會的憂慮沒有幫助。

c4

區域合作大勢所趨 跨境司機首要解決

區域合作是大勢所趨,經濟全球化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下,粵澳往來確有交通便利的必要,澳門市民在內地考取駕駛執照的數字亦逐年上升,方便在內地經商和出行。駕照互認能令澳門市民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令大灣區能夠更優化,以及為港珠澳大橋開通作好準備,但將來兩地輕型汽車駕照互認,按道理應該只需要限於廣東省已經足夠,便能夠達到上述目的,政府在四年前也只是推出粵澳的互認,現在突然擴大至全國各地,優化大灣區的參與這個理由便有點站不著腳。

另一方面,澳門長期存在過界司機和白牌車的問題,有關政策也有可能令過界和黑工司機情況更惡化。過去政府對有關問題的執法力度也不足,曾被批評是「隻眼開隻眼閉」。商界一直希望輸入外僱司機而不果,而現時澳門有內地外僱超過十萬人,當中不少人有內地駕照,政策勢必為違法者大開方便之門,勢必令有關問題更加猖獗,而政府亦不改執法不力的態度,將影響澳門大量職業司機的生計,政府強調有關政策只限輕型車輛,但無可否認輕型車輛同樣具有載貨與載客的功能,當然如果車輛不直進澳門的原則還存在,問題相應便會解決,但仍要視乎政府的最終取態。

c3

內地駕駛者態度令人憂慮 路怒症問題逐漸顯現

澳門市民在外地駕車時會小心駕駛,但內地市民在本澳駕車時是否會持同樣心態,實在令人疑問,內地駕駛者的駕駛態度差劣聞名於世,頻按喇叭,對前車打遠光燈,隨意變換車道等在內地是較常見的情況,這是「路怒症」的一些症狀,在內地也是十分關注的問題,也令到不少澳門市民對於內地駕駛來澳免試駕駛感到十分擔憂,現時兩地牌司機在澳門的駕駛態度也早有所聞,本地司機遇上他們總會特別小心。

所謂的「路怒症」是一種嚴重的開車症候群,駕駛者會出現強行變更車道、強行超車、佔用道路行駛,或是不按規定讓行等交通違法行為。內地公安部2015年數據,當年全中國查獲這類違法行為多達1,733萬案,澳門市民的憂慮並非無的放矢,而態度問題難以在短時間內逆轉。

路況欠佳交通混亂 兩地制定南轅北轍

澳門的交通問題一向是死症,每個澳門市民與訪澳旅客也深有體會,道路網絡混亂,路面窄小,掘路永無止境導致經常大規模塞車,再加上賭場巴及旅遊巴也大大增加路面的壓力,而道路的增加非常緩慢,每年只有一兩公里的增加,遠遠追不上車輛的增幅,這種道路環境並不適合內地人的駕車習慣。政府強調香港與內地實施駕照 互認13年未有發生大問題,這是罔顧澳門自身的情況,絕對不能等同澳門亦會沒有問題,澳門道路超負荷的情況幾乎每日發生,與香港的交通狀況極為不同,香港的經驗不能借鑒。

當局應該向社會交代內地司機在澳駕駛的潛在需求評估,以及新增交通負荷的數據,讓市民支持駕照互認方案,以及讓社會各方評估方案會否加重交通壓力和增加交通意外率,釋除市民的憂慮。另外還有更嚴重的問題是兩地的交通制度南轅北轍,交通路徑完全相反,澳門左上右落、內地右上左落,澳門右呔行車、內地左呔行車,互認後沒有考試制度讓駕駛者對不同的駕車制度有一定訓練,以及熟識澳門特殊的道路情況,難以確保駕駛者安全的意識,將來衍生的交通問題可能很大。

政府認為駕照互認可吸引自駕遊旅客,有助改變澳門的單一客源結構,但內地旅客自駕遊會對旅遊景點的車輛承載力構成壓力,特別是未有停車位的配套設施增加,令到景點的交通壓力大增。例如早前政府已限制大三巴牌坊附近馬路的車輛進出,引起不少民怨,將來旅遊車輛勢必大增,將進一點影響景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c5

 

為內地駕駛者開路 為他人作嫁衣裳

本澳經濟急速發展,人們生活開始富裕,物質要求有所提升,很多人選擇購買車輛代步,加上稅務的優惠,令到車輛的數量急升。政府過去以紓緩塞車問題,貫徹公交優先策為由,提出經濟控車政策。通過縮短驗車年期、執行汽車尾氣排放新規範、增加泊車費用以及調升多項車輛稅費等手段,抑制私人車輛增長及促使市民減少用車,避免路面擠塞情況惡化。有關政策初見成效,澳門車輛出現負增長,這是本地駕駛者犧牲大量金錢所換來的一種成果,但政府這邊廂要大力經濟控車,推動公交優先,那邊廂開放內地駕駛者來澳免試駕車,這種矛盾重重的說法實在難自圓其說。

駕駛者認同經濟控車、市民認同公交優先,歸根究底是澳門人認同自身城市的交通狀況問題需要解決,因此願意作出不同程度的犧牲來改善自身生活環境,而經過努力後,現時稍為令道路交通不再惡化,這是可喜現象,但政府又即將推出與內地全國性的駕照互認,必然有違當局推行的公交優先政策,也讓澳門人感受到犧牲只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這種情緒性的不滿所引起的民怨必然更大,而當日政府為控車所搬出的一大堆道理與數據,到現在卻變成了自打的嘴巴。

任何政策有利有弊,沒有絕對應不應該推行,澳門與內地區域融合是政府大力推行的政策,對澳門也利大於幣,但也不能無止境盲目地推行,要顧及澳門自身的實際情況,畢竟交通問題涉及市民性命財產安全,面對如此爭議又沒有迫切性的方案,政府更加需要科學施政,不能單靠政治考量,必須回應社會疑問,有何措施杜絕過界司機、改善內地駕駛者態度、舒緩制度不同的影響、公佈措施帶來的額外車輛數目,而非以簡單的唱好模式作回應,並要解釋擴展至全國的因由、三大原則是否維持等。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