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調研本地人才需求 優化技術移民政策審批
閱讀量: 3,085
出版: 2018-05-01 17:29
更新: 2018-05-09 02:05

d1

澳門自回歸賭權開放以後,經濟得到快速的增長,各行各業對人才有著非常的喝求,但是澳門人雖然平均學歷很高,卻一直被指是缺乏人才,這種奇怪的標籤給予當局方便,除了不斷輸入外僱,包括大型企業的中高層人員,還有每年也批出很多技術移民來澳,但當中的審批標準、監察機制欠奉,政府也沒有清楚交待,不清楚澳門人才需求。其實政府過去一直沒有系統性的對人才需求進行統計,只有針對建築業與金融業的人才需求清單在進行,但總體而言澳門缺乏甚麼人才誰也說不出,可見技術移民的批給並沒有按照科學性的數據進行。未來粵港澳各城市的人員流動將會大增,人才的往來必然會更頻繁,當下政府應該加緊研究完整的澳門人才清單,詳細列明澳門缺乏人才的行業,讓澳門社會能夠吸納真正所需的人材,配合本地人的持續進修培訓,促使澳門社會的長遠發展。

移民政策審批監察機制欠奉

澳門經濟在回歸前並不佳,澳葡政府設立投資居留政策有其作用,但回歸後經濟與社會環境急速變化,樓價十倍急升,特區政府中止了當中的置業移民政策,但專業技術移民和重大投資移民卻從一直未有調整過。廉署早前揭發有重大投資移民申請人涉嫌偽造文件。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回應會因應相關個案深入調查各個環節,重新檢視和完善審批流程。其實不單是重大投資移民政策,還應該要對專業技術移民進行優化。

d1-2

作為授予居留權的政策,這兩項申請的審批標準和監察機制也讓社會一頭霧水,為甚麼澳門社會需要不斷從外地輸入人才?澳門社會需要怎麼樣的外來人才?特別是澳門的升讀大學率超過八成,平均學歷遠高於粵港澳其它城市,且澳門學生的升學渠道多元化,澳門、內地與台灣眾多大學的不同專業學科也能選擇,理論上澳門該是人才濟濟的地方,其專業範疇也遍及各行各業,但澳門缺乏人才的固有概念一直揮之不去,難以理解,也為當局不斷輸入技術移民提供便利。

濫批技術移民擠壓本地人員升遷

從2011年至2016年間,當局批了超過1,300個技術移民來澳定居,這個數字雖然比起17萬外僱並不多,但技術移民政策的全名是「管理人員及具備特別資格的技術人員」,顧名思義這千多人是管理層級的人士,在澳門相應的高級職位本身就不多,濫批技術移民容易導致擠壓各行各業的本地從業員升遷機會。

政策是否濫批取決於申請的門檻的高低,以及與實際情況是否相對接。現時技術移民的申請條件大多只是具備大學學歷等,這種學歴在澳門比比皆是,這樣的要求對於澳門社會狀況而言實在過低,而更加關鍵是澳門缺乏那類人才需要向外補充,這重點政府從未清楚交待與認真研究,甚至連人才資料庫也是虎頭蛇尾,人們登記資料庫意慾不高,可以被視為人們不認同這個資料庫有實際作用及成效。

科學調研各行業人力資源情況

其實政府過去一直沒有系統性的對人才需求進行統計,現時正進行金融業與建築業的人才需求清單編寫。人才委員會當務之急,應該是以科學調研的方式,研究澳門現時各行業人力資源情況,那些行業解乏人手需要補充,那些行業發展已經飽和等等,以科學數據作為審批外僱的準則,讓輸入外僱與培養本地人才之間的予盾死結解開,有了一個紮實的科學基礎。

d1-3

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下,港澳與廣東九市的往來將會前所未有的緊密,人員往來也將頻密,屆時技術移民的申請個案可能大增,相關政策不能再繼續不清不楚,必須要盡快檢討優化,提高申請者的門檻以達至政策初衷,透明的審批標準與監察機制,並應該結合本地人才的情況,列明需要輸入外地人才的種類以及資格,讓政策有所依據,澳門社會能夠吸納真正所需的人材,以及讓本地人再培訓多一個方向,促使澳門社會的長遠發展,與其它大灣區城市作良性競爭。

其實外來人口畢竟只是補充,重點應該是投放在本地人的培育工作。特首崔世安曾經表示:人才培養是澳門成功的關鍵,政府會全力做好教育興澳工作。擁有大學學歷的本地人極多,絕對不是缺乏人才,只要做好在職培訓工作,任何行業的專業範疇工作也可以應付得來,這個技術移民政策應該考慮是否有存在必要。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