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徵費立法未見蹤影且成效存疑
教育著手讓環保意識傳遍整個城市
閱讀量: 2,456
出版: 2018-05-15 15:10
更新: 2018-05-15 23:49

d1

澳門一直希望構建成為一個宜居與宜遊的城市,但何謂宜居宜遊就沒有明確定議,讓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成為一個口號。澳門地少人多旅客更多,不單生活環境擠迫,環保問題一直為人詬病,政府一直強調環保是重要的施政方向,但亦承認這方面的工作並未成功。近年政府提出落實源頭減廢,包括提出徵收膠袋費,建築廢料要收費等污者自付原則,但全無立法時間表,有可能今屆政府內也未見提案。每日佔垃圾最多的廚餘與膠袋,也只能透過舉辦活動來鼓勵減少垃圾量。其實真正的環保工作,必須從教育著手,不單教育居民,也教育旅客,讓環保的意識傳遍整個城市。

塑膠徵費諮詢兩年全無下文

澳門平均每日有千五噸垃圾需要焚化,人均每日生產2.1公斤垃圾需要焚化。垃圾焚化直接影響空氣質量,危及市民及遊客的健康,加上內地的污染問題嚴重,一水之隔的澳門也未必能獨善其身。澳門作為旅遊城市,假如空氣與環境問題欠佳,甚至會大大影響旅遊業與整個城市的經濟。澳門計劃落實措施達到源頭減廢,包括提出徵收膠袋費,每個膠袋收取不少於一元,以及建築廢料要收費等「污染者自付」或「生產者責任制」原則。

d1-2

不過有議員就認為這個理念是錯誤,因為並非徵收費用就能減少垃圾,兩者未必有很直接的因果關系,認為收膠袋費多少錢也好,最終是超市及商舖獲益,遊客來到,買東西回酒店食或買東西回自己的原居地,並不因為膠袋徵費而選擇不要膠袋。雖然如此,但徵費畢竟較不徵費為之有效。政府曾於2016年2月完成塑膠徵費的諮詢工作,但至今仍然未有下文,去年11月的施政報告也只是輕輕帶過政府會推動立法相關工作。

短期利誘式減廢難起作用

政府過去只是透過舉辦活動來鼓勵市民減少製造垃圾,其中為鼓勵減少使用膠袋,環境保護局多年舉辦「減塑有著數」活動,市民在活動期間到指定商號消費時不索取膠袋,即可於收據單上加蓋指定印章,填妥基本個人資料後投入活動收件箱內,即可參加大抽獎。這種短期利誘式的活動只有短暫的引導作用,而不論在長遠成效與教育層面也難起作用。

d1-3

再者,澳門最多的垃圾不是膠袋、也不是建築廢料,而是廚餘。全澳每日收集的垃圾中有近四成是廚餘,特別是澳門有眾多大型酒店,差不多每間酒店也有自己的自助餐,這些自助餐所產生的廚餘非常之多,很多食物完好無缺地被浪費掉。政府舉辦的環保酒店獎雖然有監察廚餘棄置量及回收量,但沒有限制酒店產生廚餘的數量,有點本末倒置。

環保理念需要環保產業支撐

就算將來實施垃圾收費,但澳門人與訪澳旅客也相對富裕,花小許金錢能夠買個方便,澳門市民與旅客也未必會在意。澳門的環保工作要做好,要做到源頭減廢,其實必須要從公民教育著手,從小到大教育居民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破壞環境所得到的惡果,只要澳門居民增強環保意識,讓環保的氛圍遍佈整個城市,遊客亦會自然跟隨。這一點我們在日本韓國等地方旅遊時,也該有深刻體會。

其實,早有立法議員經常提及,政府雖然有環保的理念,但澳門社會沒有環保產業的支撐,等如單腳走路,源頭減廢固然重要,但能減的其實有限,廢物如果能夠再用,效果必然更佳。環保產業就是讓已生成的垃圾重生,不至於要焚化污染空氣,但任何產業在澳門起步也要政府支持,環保產業涉及整個社會的環境問題,比起其他產業更多了一層意義,更加對社會與經濟重要,政府應制定政策,支持環保產業的發展,在多方面的配合下,打造澳門成為一個宜居與宜遊的環保城市。

作者:蔡少民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