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接連發生學生輕生敲響自殺防治警號
團體倡設學術研究單位協助制定防治政策
閱讀量: 4,923
出版: 2020-12-14 12:12
更新: 2020-12-16 10:58

本澳接連發生學生跳樓自殺事件,敲響了澳門自殺防治工作的警號。新青協社會服務關注組指澳門現時對自殺個案的研判缺乏統一定義,建議政府應牽頭設置專門的研究中心,協助政府研究相關個案及制定政策;協調與自殺防治的有關部門,就數據收集及監察制訂清晰統一的指引,詳細紀錄自殺及自殺未遂等數據;參考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六不六要」原則,由政府主動與媒體就相關報導訂定工作指引。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呂綺穎指,事件反映社會需要進一步加強家庭教育的普及性,同時透過家校社合作幫助家長與子女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感,共建和諧澳門美好家園。

教青局呼籲師生家長多關心身邊人

本澳再連發生學生跳樓自殺事件。日前一名十六歲男中學生在黑沙環中街住所跳樓自殺死亡。當日其父母發現死者危坐在廚房工作平台外的花籠缺口,正欲上前勸導,死者突然縱身躍下,其父見狀立即報警求助。司警局表示,據死者父親表示,死者性格內向,曾與家人發生口角。司警表示,死者身體多處骨折及開放性傷口,符合高處墮下所做成的傷勢。現場沒有發現遺書。案件列作屍體發現案。死者確實死因有待法醫檢驗。案件由司警調查科跟進調查。社會工作局呼籲居民關心自己、家人及親友的情緒。如有需要,可致電澳門明愛生命熱線2852 2522,又或社會工作局電話輔導熱線2826 1126,尋求傾訴與所需協助。

教青局對於有學生離世深感痛心和惋惜,並對其家人致以深切慰問。教青局知悉事件後,即時啟動校園危機事故處理機制,派出主管人員聯同輔導機構到校協作開展輔導跟進,提供所需的支援及協助,期望減輕事件對師生的影響。教青局將繼續與學校及相關部門緊密溝通,共同支援學校處理後續工作,並為有關學生、家長及其他學校人員提供所需的支援與協助。教青局會於這一段時間聯同學校及輔導機構為學生開展生命教育、情緒管理、逆境自強等輔導活動,以協助學生積極面對成長中遇到的挑戰,提升抗逆力及心理健康。

教青局關心師生的身心健康,呼籲師生及家長多關心身邊人的需要,亦呼籲家長多關心及聆聽子女,透過家校合作和溝通,為學生提供支持和鼓勵。教青局呼籲學生倘遇到情緒困擾或疑難,要主動向家長、老師、朋友等信任的人或專業的輔導人員傾訴及求助,好能在他們的支援下有效面對及處理困難。倘有師生及家長受到困擾,請與駐校輔導機構人員或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聯絡2840 1010。

新青協:本澳自殺個案研判缺乏統一定義

新青協社會服務關注組副召集人、輔導員古慶祥指出,政府就社會精神衛生服務構建了「四級聯防、四環緊扣」的合作機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可能受疫情的影響,尤其是全球經濟的衰退,居民難免容易出現不安、焦慮等精神壓力,在今年首三季已錄得50多例自殺死亡個案,為自殺防治工作敲響警鐘。他建議政府在現有機制上,參考香港等外地經驗,由政府牽頭設置專門的學術研究單位,透過研究分析不同的自殺個案,提高大眾對自殺問題的認識和了解,並協助制定防治政策。

古慶祥指,澳門現時對自殺個案的研判缺乏統一定義,且不像香港設有死因裁判法庭,死亡個案的定性往往只能依靠急診醫護或司法人員的判斷。他建議政府協調社工局、衛生局及司法警察局等與自殺防治有關的部門,就數據收集及監察制訂清晰統一的指引,共同收集有關數據,詳細記錄包括自殺未遂在內的自殺事件,以確實、統一地統計有關事件的個案數字,供社會及政府參考。

古慶祥認為自殺防治需要各界攜手合作,鼓勵有需要人士在遇到困難時積極求助,而媒體的報導發揮著重要作用,適當的傳媒報導有利於提升公眾對預防自殺的認知,以及社會資源的分配和使用。他指出,世衛曾就媒體報導自殺新聞提出「六不六要」原則,其中包括在有關自殺個案的報導中,須附上與自殺防治有關的求助專線與社區資源,建議有關當局主動與媒體業界合作,參照世衛指引制定相關新聞報導的實用手冊,為媒體工作者提供合適的工作指引。

婦聯:家長也是子女人生導師

非高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婦聯副理事長呂綺穎提到,青少年在青春期階段自我意識較強,情緒起伏亦會較大,如壓力或負面情緒沒有得到有效的緩解,或是家長和老師未有及時察覺,青少年有機會因為心智未成熟而出現偏差行為。她指隨著疫情常態化中小學復課後,學生從居家學習再次投入真實校園生活恢復以往的學習狀態,難免會感到不適應或不習慣,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另外,本澳雙職家庭普遍,若家長在督促子女的學習上,沒有適度理解他們的需要,欠缺理性溝通或會容易發生口角,長期下來會埋下悲劇的導火線。

學生在求學階段難免會遇到挫折和情緒問題,呂綺穎指教育工作不單是學校的責任,家長也是子女的人生導師,家庭更是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學習場所。因此,除了教師關注學生心理狀況外,家長也要多關注子女的身心發展,多抽時間與女子溝通,了解他們情緒問題,及早發現子女面對的困難,助力他們排憂解難。她提到,特區政府明年施政報告亦提到將於明年上半年開展「家庭生活教育計劃」,期望能加快推行相關計畫,同時婦聯一直重視家庭教育,以多元方式向不同階段的家長推廣相關資訊和知識,亦會繼續積極配合政府開展各項家庭教育工作。

青少年成長需學校家庭共同努力

呂綺穎認為,青少年成長需要全社會與學校和家庭共同努力,對此她提出五點建議:一、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機制,做好專職人員配備與隊伍建設,提高學生抗壓、抗打擊和抗挫折能力,培養青少年積極樂觀的心理素養;二、加強調研,教育界和政府合作,進行長期和系統分析研究,以掌握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的新趨勢,了解青少年面對的壓力來源及原因,從而更好地制定政策和措施,以紓緩青少年的精神壓力;

三、強化校園心理諮商服務,普及心理諮商服務的可得性與便利性,確保駐校社工及心理輔導員人手充足;四、加強家庭教育的普及性宣傳教育,強化父母教導子女的角色責任,透過家庭教育,讓家長與子女構建出良好溝通渠道,促進親子和諧關係;五、加強家校合作,以多元方式,線上線下支援,助家長掌握處理親子關係的方法,鼓勵家長正確對待子女的心理問題和精神壓力,構建家校合作安全網。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