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民醫療保險
閱讀量: 3,934
出版: 2016-11-01 00:02
更新: 2016-11-01 23:16

b3

澳門過去的幾大劣症一直困擾著整個社會,一些問題例如交通等,根本就是藥石無靈、病入膏肓,有一些卻是有藥可治,但需要花費巨額的「醫藥費」,指的就是澳門的醫療系統自身。醫療水平欠佳的社會難題,回歸後一直是政府著力處理的問題,特首崔世安自己是公共衛生領域博士,十多年來在基礎醫療方面大量投放資源、一大堆的福利政策已有一定成效,但現時公立醫院的絕大部分開支需要政府補貼,並不是甚麼長遠之策,要達至更完善更長效的免費醫療安全網,唯有全民的醫保制度,不過這個爭議很大,不論在任何富裕國家推行也是困難重重,然而,在澳門推其實未必不可行。

崔特首其實是公共衛生專家,他是美國俄克拉荷馬洲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回歸後由他出任社會文化司,當時社會就期望這位司長能夠解決澳門醫療的問題,而他自上任社會文化司長以來就對澳門的醫療系統下功夫,曾經在特首施政報告中指出,按《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陸續投入百億元資金,在二零二零年前建立一套更有效的醫療體系。回望沙士期間本澳沒有本土個案,多少有崔世安的功勞,而這種在醫療「落重藥」的政策,延續到他的左右手現任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身上,譚司長豪言「醫療光輝五年」,向「醫藥」這個劣症宣戰。

澳門過往的醫療水平欠佳是不爭事實,經過十多年來的努力與資源投放,情況已漫漫有所改變,醫院「謀財害命」的外號已經鮮再談論,現在的基礎醫療護理情況已經尚算可以,這有懶政府的醫療福利政策,但大量福利政策需要繁榮的經齊支持。政府現時補貼市民在公立醫院的醫療費用高達九成,絕不是長遠的有效辦法,要建立更有效的醫療體系,就要再進一步擴大免費醫療的安全網,亦即是建立民醫療保險。

全民醫保是免費醫療網的最大招數,但建設起來相當困難,因為凡涉及全民供款的問題,在任何一個地方也會有很多反對意見,如果需要澳門市民每月從工資中抽取一定金額作為醫保的供款,相信未必每個市民都能夠接受,但是未必需要直接從工資中扣取的,可以用中央公積金來解決。

政府每年注資中央公積金個人帳戶每人數千元,筆者自己的帳戶就累積了數萬元,由於未到法定的年長歲數是無法動用這筆錢,市民對自身這筆錢的存有感很弱,不如來一個大膽構想,以中央公積金的金錢一部分作為全民醫保的供款,反正也是遲遲未能用,如此,市民每月花費的金錢沒有任何減少,相信遇到的阻力會大減,也較容易達成共識,而且中央公積金與全民醫保的理念相同,也是為市民的未來生活提供更好保障,如此金錢互通,在道理上也說得過去。

作者:博奕之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