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中國與國際秩序的關係
閱讀量: 5,528
出版: 2019-03-04 15:57
更新: 2019-03-06 00:10

始於1963年的慕尼克安全會議是國際上討論安全問題的最重要的論壇之一。近日舉行的第55屆年會吸引了約40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近百名部長級官員以及來自多個國際機構的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出席會議。他是迄今為止中國出席該會議級別最高的與會者。

本屆慕尼克安全會議討論了如何應對國際秩序面臨的挑戰以及其他一些與安全有關的重大問題。會上既有共識,也有各不相讓、甚至是激烈的交鋒。會前發表的《2019年慕尼克安全報告》指出,當前的國際事務表明,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危機不計其數,而且,「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正在瓦解。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也被譯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無論是「自由國際秩序」還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國際學術界的共識是:這一秩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的,它崇尚自由、民主和市場開放,強調規則的重要性,推崇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事務中享有的領導權或主導權。

在理論上,這樣一種國際秩序應該是受人歡迎的。但是,在現實中,這一貌似公正的國際秩序卻成了美國在國際舞臺上為所欲為的「幌子」。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美國高舉單邊主義大旗,唯我獨尊,在人權、主權和規則等領域經常使用「雙重標準」,隨意拋棄《聯合國憲章》,肆意踐踏多邊主義。無怪乎「自由國際秩序」或「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常被當作美國控制下的國際秩序或「美國統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這樣一種國際秩序當然是不受歡迎的。

作為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始終希望改變這樣一種不合理國際秩序。早在1974年,鄧小平就在聯合國闡述了毛澤東「三個世界」的理論和中國的對外政策,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提出了中國政府的主張。他說,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係都應該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國際經濟事務應該由世界各國共同來管,而不應該由少數國家壟斷。1990年,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指出:「我們的對外政策還是兩條,第一條是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第二條是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和經濟新秩序。」

近幾年,隨著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要求推動新型國際關係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是,中國的這一良好願望卻經常被誤解、誤讀和誤判,有時甚至被視為「修正主義者」行為。對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指出,「中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在2017年2月召開的第53屆慕尼克安全會議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說:「世界並沒有失序,二戰之後建立起來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依然在保障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應當繼續加以堅持和維護。」

在本屆慕尼克安全會議上,楊潔篪說:「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始終支持和踐行多邊主義,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綜上所述,中國不贊同所謂「自由國際秩序」或「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但希望構建一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為指標、以多邊主義為基礎、以《聯合國憲章》為準繩、以合作共贏為宗旨、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的國際秩序。

作者: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