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徑支付巴士費用是好事 但無上限資助問題仍未解決
閱讀量: 8,298
出版: 2023-08-14 20:56
更新: 2023-08-17 00:31

澳府終於回應社會訴求,由2023年8月11日起,乘客不再須要使用某一電子支付平台或某一電子卡才能享受乘坐巴士津貼。澳府做實事,居民得益。可惜,筆者仍未看到澳府有解決無上限資助問題的決心及方法。現在推出新措施,只是令乘客(居民或非居民)可更方便以不同途徑支付巴士費用(同時也享資助),但沒有解決無上限資助問題,對社會不公平,更不是善用公帑的做法。

多途徑付巴士費是第一步 解決無上限資助更重要

澳府和兩巴在2020年9月簽署合同,兩巴由2021年1月起為澳門提供6年巴士服務,合同有效至2026年12月31日。根據澳門公報刊登的資料,2019年,澳府向兩巴合共支付近10億4千萬(澳門元,下同)作為財政補助。財政補助就是乘客(居民或非居民)使用某一電子卡或某一電子支付平台,即可享有乘坐巴士津貼。在10億的補助中,資助長者、殘疾人士和學生的費用約3億多。長者或殘疾人士(須登記,上述使用者是居民)可免費乘坐巴士(無上限次數),學生(須登記,上述使用者是居民或非居民),每次費用為1.5元或2元(無上限次數)。

澳府補助普通乘客的費用約6億多,乘客(居民或非居民,不須登記)每次費用為3元或4元(無上限次數)。澳門巴士票價(正價)全部路線劃一為6元,若乘客投幣,須支付6元,沒有任何津貼。上述的設計,只有對長者或殘疾人士的規定才符合善用公帑的原則,因為受益人是澳門居民。學生或普通乘客,使用者可以是非居民,但同樣也享資助,對社會不公,更不是善用公帑的表現。此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設計的最大缺點是無上限資助。不論是長者、殘疾人士、學生、普通乘客,只須符合條件即可無上限次數享有資助,絕對是造成浪費寶貴資源的主因。澳府現時推新措施,只是將原來獨佔市場的支付工具,改為開放市場,容納更多公司提供不同電子支付工具供乘客選擇支付巴士費用,乘客(居民或非居民)仍可享無上限資助。

現時離巴士合同到期仍有3年多時間,澳府可和兩巴商議,修改合同部份內容。筆者建議如下。首先,在補助金額方面,可逐年減少,以10億為基礎,2024年改為9億,2025年改為6億,2026年改為3億。減少補助金額的同時,巴士的票價將根據巴士路線的長短逐步調整。路線短,收費低;路線長,收費高;才是符合市場正常運作的做法。巴士票價調整後,兩間巴士公司的收入將會增加,用來填補澳府逐年減少的補助。此外,為了鼓勵澳門居民多使用公共交通系統,減輕道路壓力,可向每位澳門居民(和「現金分享」一同發放)每年派發「綠色出行津貼」──3,120元(計算方法在筆者前文中已多次表述,不在此再介紹)。

待合同修改後,由明(2024年)年1月1日起開始,所有巴士票價將逐步改回正價,不同線路不同價格,所有乘客都須以正價支付巴士費用,巴士行業將逐步回復為市場運作。2026年,新一屆澳府可籌備將巴士服務公開競投(現有合同在2026年12月31日到期),將巴士行業回復為市場正常運作,澳府只是作為監管者,不干預市場運作。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