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二十年旅遊飛躍發展振興經濟
融入大灣區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
閱讀量: 1,882
出版: 2019-08-05 14:51
更新: 2019-08-07 01:08

為慶祝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旅遊局策劃的《共慶回歸二十載 繽紛多彩澳門遊》特展,以全方位展示澳門在「一國兩制」下持續豐富的綜合旅遊資源和產品,以及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成果。特展呈現1999至2019年間澳門旅遊業的各項大事、發展規劃、旅遊設施及產品、旅遊推廣項目及對外合作項目等,讓市民及旅客了解旅遊業對澳門經濟發展的貢獻。這二十年間旅遊業發展有目共睹,訪澳旅客由1999年的700多萬,躍升至2018年的3,500多萬,酒店由2002年的72間增加至2018年的120間,客房由2002年9千3百多間增至2018年的4萬多間,這有賴於中央自由行政策等的支持下,特區政府多年來不斷完善大型基建、推出創新旅遊產品、與國際合作交流、挖掘社區旅遊元素、推廣澳門多元旅遊,在各方努力下澳門旅遊業得到持續發展,今年訪澳旅客更有機會突破4千萬大關,然而單靠澳門自身的旅客承載力始終有限,展望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發揮大灣區各地特色和優勢,促進大灣區各城市在旅遊休閒產業上的合作,相信澳門旅遊業將迎來新的黃金發展期,為澳門經濟注入新動力。

吸引旅客深入澳門各區感受多元文化

澳門回歸前旅遊業已經是經濟之柱之一,只是當時澳門的經濟與旅遊業的規模也不大,旅遊業未能在手工業式微、博彩業未開放前,帶領澳門經濟走出低谷,但自澳門特區成立以來情況有了很大改善。中央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2003年內地實施自由行政策,內地旅客能以更大自由度訪澳,為澳門旅遊業注入不斷動力,高消費能力的內地旅客湧來澳門,旅遊業二十年來不斷發展,始終保持穩定的增長,高增長的程度更令人反思澳門是否已經迫爆,因此政府亦正研究徵收旅客稅,以促進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在依靠中央政府支持的同時,特區政府也著力在多方面推廣澳門旅遊以及完善各項建設。當局早在2001年已啟動澳門旅遊認知運動,透過五位旅遊大使和系列推廣活動向市民作宣傳,以提高他們對澳門旅遊的認知和認同感,而在2013年推出社區旅遊發展計劃,包括《論區行賞》步行路線和區區有特色的活動,支持本澳社區舉辦旅遊活動,連結各社區具潛力的旅遊資源、特色景點、美食、文化典故等,透過澳門多元的文化底蘊,吸引旅客深入澳門各區深度遊,不過始終未見很大成效,大量旅客集中旅遊區的問題仍然嚴重,政府現正推動智慧旅遊,希望能夠有效分流旅客。

旅遊業高增長下需確保服務質素

隨著2002年博彩業開放,多項大型酒店和旅遊綜合渡假設施投入市場,帶動酒店場所和客房量的增加,為旅客和市民提供不同層次的餐飲、酒店住宿、購物、表演等休閒體驗和選擇。在高增長下為確保服務質素,當局2014年推出《星級旅遊服務認可計劃》,鼓勵及支持業界提升服務質素,表揚提供卓越服務的旅遊業界商戶,計劃首先以餐飲界別為主,經過兩年的實施後,新增旅行社界別,到今年再將計劃擴展至零售業界,避免旅遊業界因為巨大利潤而出現不規則競爭。

另外,2017年澳門獲評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終美食範圍的新成員,成為中國第三個獲評為美食之都的城市,2018年啟動2018澳門美食年,訂定了一系列的工作計劃,一時之間美食之都跟世遺齊名,成為澳門旅遊業的兩大名牌。當局亦構思很多大型國際盛事活動,例如光影展、拉丁巡遊、藝文薈澳、武林群英會吸引旅客來澳,雖然眾多活動也受旅客歡迎,但花費巨大的公帤,支出與收穫是否成正比,建議當局深入調查分折,讓公帑能夠用得其所。

發展一程多站式旅遊

隨著港珠澳大橋開通,澳門機場的完成擴充,今年的旅客人次很可能突破4,000萬。遠較當局規劃的時間來得更早,很多人認為旅客數字越多越好,畢竟旅遊業是我們的經濟命脈,客人越多消費自然越多。但亦有很多人認為澳門彈丸之地,不可能無限量吸納旅客,需要顧及承載力問題,避免旅客過多影響市民生活,而這個旅遊業的發展瓶頸位,其實亦可以靠中央的政策來突破,關鍵便是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將視野彈丸的澳門擴大至整個灣區。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佈,大灣區各地能夠發揮各自特色和優勢,澳門作為四大核心城市,也能夠藉著自己的優勢,促進大灣區各城市在旅遊休閒產業上的合作,結合各地的旅遊元素,發展一程多站式的旅遊。不再單是思考如何將訪澳的旅客分流舊區,而是將訪澳旅客分流到大灣區其他城市,相信澳門旅遊業將迎來新的黃金發展期,為澳門經濟注入新動力。

作者:鄭偉業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