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1月13日舉行大選 決定台灣未來走向
閱讀量: 4,118
出版: 2024-01-10 10:12
更新: 2024-01-10 10:12

2022年11月26日,台灣舉行「九合一」選舉。2024年1月13日,台灣將迎來台灣領導人選舉,新領導人將在2024年5月20日上任。蔡英文已擔任領導人職務近八年,根據法律,她不能競選連任。領導人大選包括三組候選人組合-民進黨的代表是賴清德及蕭美琴,國民黨的代表是侯友宜及趙少康,民眾黨的代表是柯文哲及吳吳欣盈。1月13日,台灣選民將選出新一任領導人,新領導人將服務台灣人民四年,而此四年很大程度將決定台未來十多二十年的命運。

領導人選舉民進黨稍稍領先 立委議席國民黨有望過半

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國民黨的成績優於民進黨,民眾黨保有一席(勝出新竹市長選舉)。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重奪」台北市及桃園市;國民黨得票率50.03%(逾五百七十萬票),民進黨41.62%(逾四百七十萬票)。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國民黨的成績也優於民進黨(國民黨取得367席,民進黨取得277席);以得票率計,國民黨37.75%(逾四百三十萬票),民進黨33.28%(近三百八十萬票)。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已呈現民進黨「向下」,國民黨「向上」的態勢,民進黨已沒有2020年台灣領導人大選,蔡大勝對手的強者光芒。

某政黨已連續執政多年,在成熟民主制度下,一般情況選民都會傾向在新一屆選舉中將執政權給予另一政黨,由新政黨服務社會,選民及社會不希望「一黨獨大」(當然,若執政黨有十分傑出及卓越領袖「接班」,在野黨根本沒有能力(沒有人才)上台執政除外)。現實是,賴、侯、柯各有長處及短處,沒有那一位候選人特別出眾;加上民進黨已連續執政近八年,筆者認為大部份台灣選民希望「政黨輪替」。

可惜的是,台灣選民選擇市長的標準不同於選擇領導人。民進黨的「鐵粉」,其對民進黨的忠誠支持度[於投票日,不論什麼情況(天氣惡劣,本黨醜聞多多等),都會去投票]是勝於國民黨「粉絲」對國民黨的支持度。以2008年的台灣領導人選舉為例,民進黨深受陳水扁貪腐醜聞影響,但民進黨的得票率亦逾41%。本次大選,民進黨亦是千方百計爭取逾40%得票率(三組候選人組合,要勝出大選不須50%得票率)。民進黨相信,若她的得票率逾40%,民進黨勝出大選的機會是高的。國民黨方面,以2020年的台灣領導人選舉為例,該黨的得票率是38.61%。國民黨本次的目標是以2020年的得票率為「基礎」,全力爭取及動用一切力量,鼓勵所有非綠支持者出來投票支持國民黨,期望將得票率推高至逾40%,和民進黨一決雌雄。至筆者撰寫本文時,台灣沒有「爆出」對賴特別不利的負面新聞,筆者認為賴勝出大選的機會稍高於侯。

立委選舉方面,賴、侯、柯的參選聲勢(效應)當然對立委(特別是區域立委)選舉有影響,但選民最重視的仍是誰是該區(區域)的立委候選人。候選人甲過往是「在地」努力服務選民、是否熟悉了解選區大大小小事務、是否真正關心選民的需求等,都決定選民是否會投票給甲。「政黨輪替」的期望值在立委選舉較大選更明顯。筆者認為選民汲取多次的「教訓」後,認為一黨不能獨大(不能同時擁有行政及立法權),加上國民黨本次推出的立委(區域及不分區)候選人,整體形象不錯(現時國民黨立委整體選舉氛圍是強勢的)。筆者認為國民黨有機會取得立法院單獨過半席位,「重回」2000年的情況-行政權「屬」民進黨,立法權「屬」國民黨。選民期望行政及立法可互相制衡,民進黨及國民黨放下黨利及共同合作,順利推行政府政策,以服務台灣人民為依歸,為台灣人民謀幸福。

梁立身

留言

avatar
500

最新出版週報

線上閱覧